手术基本操作
是指一般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共同和普遍应用的,包括: 切开、止血、分离、打结、缝合等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切开 用手术刀切开手术部位的组织。常用执刀法有三种:
❶拇指在刀柄的下侧,食指、中指和环指在刀柄的上侧;
❷与上法同,但食指在刀柄背部靠近刀片,作长的切口用;
❸刀柄由拇指及食指握住,如执钢笔状,作小的切口或解剖组织用。一般是首先一次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再按层切开深部组织。要避免反复切割和减少钝性分离,这样损伤组织少,有利伤口愈合。手术切口的大小和部位的选择,首先要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并根据手术要求,易于延长,又不致损伤过多的组织或重要的血管、神经。还要考虑到切口愈合不影响切口部位功能; 在颌面外露部位,切口应与皮纹平行,尽量不影响功能和美观。
止血 常用的方法有:
结扎止血 用血管钳尖端准确夹住出血的血管,绕以丝线并结扎止血。一般不可大块集束结扎致组织挫灭坏死,影响愈合。
电凝止血 用高频感应电流,通过电极棒接触出血点使蛋白凝固止血。但对较大的血管出血,仍应结扎止血为妥。
贯穿缝扎止血 用缝合针将丝线从被钳夹的组织中穿过后打结,多用于大血管,重要的血管或结扎后容易滑脱的血管。
压迫止血 是临时性止血,用热盐水纱布块填塞或压迫出血的局部,略加压力数分钟,以达到止血,多用于手术创面毛细血管出血或渗血。
止血剂止血 常用明胶海绵,止血棉花,近年来有用纤维蛋白粘合剂止血。先将创面擦干,贴上止血剂,即可止血。骨质渗血,可用骨蜡填充止血。
止血带止血 用气囊止血带或橡皮管止血带,暂时阻断血流,适用于肢体的止血。上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若需继续使用,应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后再扎紧。
分离 是解剖和显露深部组织、游离病变组织等常用技术。一般需按照正常组织间隙的解剖平面进行,比较安全。分为:
锐性分离 用刀或剪刀施行。用刀时应在两侧组织牵拉紧张的情况下,以刀刃作与牵拉方向垂直的、短距离、小幅度的切割。这种分离对组织损伤小,但一般需在直视和辨明解剖关系、组织结构的条件下进行。用剪刀时是将组织剪的尖端伸入要分离的组织间隙,然后张开剪柄,使组织向两侧分开,对未完全分开的组织配合用剪刀剪断。锐性分离的动作一定要精确、仔细,防止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
钝性分离 用刀柄、止血钳、剥离子或手指等施行。多用于肌肉、筋膜、腹膜后间隙,以及病变和正常组织间界限明确或具有包膜等疏松组织之间的分离。优点是迅速、省事; 在显露困难的深部操作中,还可凭手指触觉,帮助判断周围关系。但这种方法组织损伤较重,切忌粗暴和勉强行事。
结扎 常用的结有三种:
方结 又称平结,第一个结与第二个结的方向相反,不易滑脱,用于结扎较小的血管。
三迭结 是在方结上再加一个结,此结与第二结方向相反。用于缝合张力大的伤口、大血管及肠线的结扎。
外科结 扎第一个结时绕两次,使磨阻力增大,故扎第二个结时不易滑脱和松动,用于缝合张力大的伤口及大血管。
常用的三种打结方法:
❶单手打结法。方法简便,节省线,速度较快,但如操作不当容易松滑。
❷双手打结法。牢固可靠,用线较长,用于手术深部组织的结扎。
❸持钳打结法。适用于深部狭小手术野的结扎。缚线过短时也可采用此法。
缝合 是用缝合材料修补或闭合伤口或切口,使组织靠拢对合,以利愈合。分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两类。
间断缝合法 每针单独缝合打结,各缝线间距离根据手术需要而定,可从0.2~2.0cm。多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等组织的缝合。它的优点是组织有感染时,线结可以单独脱落或摘出; 单个缝线断裂时,不影响邻近的缝线。适应各种组织的需要,又有不同的缝合法。
❶间断对合缝合法。多用于皮肤的缝合。
❷间断内翻缝合法。使创缘内翻,创缘接触面大。多用于胃、肠壁的浆肌层缝合。
❸间断褥式缝合法。创缘对合较好,有止血作用。多用于张力较大的创口; 但缝合过多时,可使创缘血循环发生障碍。
❹双间断缝合法。即两次间断缝合后再打结。多用于张力较大的肌鞘、筋膜的缝合。
连续缝合法 是用一整条缝合材料,缝第一针后即打结,以后连续缝合整个伤口,最后再缚一结。其优点是打结少,止血好,速度也较快。最大缺点是一针缝线松脱,可致全部伤口裂开。一般用肠线等可吸收缝合材料作胃肠道吻合时多用连续缝合;丝线等不被吸收的材料,一般不宜用于连续缝合。适应各种组织的需要,有不同的缝合法。
❶连续单纯缝合法。是常用的缝合法,多用于腹膜的缝合。缝合时如依次将缝线交锁套入下一针,则称连续交锁缝合。
❷连续内翻缝合法。缝合后的创缘较紧密,一般用于胃-肠、肠-肠吻合及膀胱壁的缝合。如果用丝线作胃肠吻合连续内翻缝合,易致吻合口狭窄。
❸全层内翻缝合法。多用于胃肠壁的全层缝合。缝合时抽紧缝线,管壁的边缘即内翻。可以促进浆膜面的早期愈合,防止渗漏。
❹荷包缝合法。多用于缝合阑尾切除后的残端。
❺皮下缝合法。缝合后创缘对合好,皮肤不显露针眼,拆线简便,多用于肠造口手术。
❻连续褥式缝合法。可使创缘外翻,并能止血。
金属创夹缝合法 又称Michel创夹,并配专用镊子。先将皮缘对合整齐,然后用专用镊子夹住金属创夹放在创缘两侧并夹紧,创夹的间距为1~2cm。折除创夹时,也要用专用镊子松开创夹后即可拆除。
拆线 拆线虽非手术中的操作,但也属于外科的基本操作技术。皮肤切口缝线,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头面部血运丰富,颈部张力较小,愈合较快,可在术后3~5天拆线。背部、下肢、手、足的切口张力大者,可在术后9~10天拆线,也可间断拆线。而体内的不吸收缝合材料,如无感染,可安全存留,不必拆除。
拆线时用2~5%碘酊及75%酒精消毒皮肤,然后用镊子将线头提起拉向一侧,使埋在组织内的线段,抽出约1mm,在此处将线剪断,将缝线抽出。这样不致使显露在外面的线段,在拆除缝线时通过皮下组织将细菌带入,而增加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