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系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发育不良或吸收过度而致。分原发孔缺损、继发孔缺损、房室共同通道3种类型。临床表现:与分流量大小有关,分流量大者病人发育多较差、消瘦苍白、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能听到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固定分裂;X线检查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A段突出并有搏动;心血管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轻者无须治疗;症状明显者手术修补。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指房间隔在胎儿期发育不全、残留缺损而出生后房间交通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左房血经缺损流入右房,使心脏及肺血管容量负荷加重。有原发孔和继发孔缺损之分。轻者可无症状,多在检查时始被发现。重者发育不良,劳累心慌、气促、咳嗽,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固定分裂并亢进。X线检查显示肺充血,肺动脉增粗,右房及右室扩大,主动脉缩小。心电图表现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大。原发孔缺损电轴左偏,左室肥大。可手术治疗。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属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主要病变是心房间隔于胚胎发育期受到障碍,发育不全或吸收过度,致使左、右心房间留存通道,于心房水平发生左向右血液分流,女性较多见。缺损分三大类: 第一类为第二房间孔(继发孔)缺损,第二类为第一房间孔(原发孔)缺损,第三类为房室共同通道(属心内膜垫缺损)。此处仅述第一类及第二类。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房间隔缺损三种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是第一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第二房间隔发育障碍所致,按其病理解剖不同又分为三种类型,缺损位于中央部者称中央型,缺损偏下腔静脉开口处者称下腔型,偏上腔静脉开口处者称上腔型,后者常伴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缺损大小各异,差别也较大,缺损大者可达25~30mm直径,小者可<10mm直径,左向右分流血量与缺损大小呈正比。临床症状与分流量大小密切相关。 一般分流量愈大其临床症状也愈明显。小型缺损,分流量小者,可无临床症状,常于体检时被发现。大型缺损可致发育迟缓,易感疲乏,因肺充血常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有活动后气急,个别严重者可于儿童期发生心衰。多数患儿于婴幼儿期无明显体征,缺损较大者于2~3岁后心脏开始扩大,胸前隆起,一般无震颤。由于流向肺动脉血量增多,故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2~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P2亢进,分裂。X线胸片示肺充血,心影增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明显。肺动脉段突出,透视下可见“肺门舞蹈”。心电图检查示电轴右偏及右心室肥大波形,常伴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心导管检查,导管易通过缺损达左心房,右心房血氧含量超过腔静脉血氧含量1.9容积%。此症一般无需进行血管造影即可明确诊断。 本病可通过手术得到完全矫正,手术适宜年龄随缺损大小而异。凡缺损大者,其左向右分流也大,需及早手术,否则将累及右心室及肺动脉,使右心室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劳损及肺小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中等缺损 (15~25mm直径)常于30~40岁时因长期左向右分流使肺血管床产生继发性阻力增加,为不可逆性变化。肺动脉及右心室压力增高,心房水平分流量渐少也可出现双向分流,有紫绀。此时手术危险性显著增加,即使手术成功,预后也不佳。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除<10mm直径者外均宜早期手术,无自然闭合可能。 目前本症手术死亡率已很低,几乎接近于零,但由于症状发展缓慢,无症状期较长,早期常被家长忽视而延误治疗。此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以免发展至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或增加手术危险。 目前手术方法已取得比较一致意见,凡中央型典型缺损,可用体表降温达30℃暂时阻断上、下腔静脉血流,切开右心房,于直视下缝合缺损。对其他类型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大多学者主张于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以便获得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显露,使修补更为细致和完善。缝合下腔型缺损时,应辨认下腔静脉心房入口,切勿草率缝合,误将下腔静脉入口缝至右房,造成严重后果。凡属上腔静脉型缺损或伴有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者,直接缝合缺损常易造成肺静脉入口处阻塞,故宜用补片缝补。本症手术并发症约于1 %以内,常见的有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可用药物控制,大多可逐渐消灭。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有人将其归属于房室管畸形。较少见,约占房间隔缺损之0.2%,由于第一房间隔过早停止发育而致,缺损下缘为完整的心内膜垫,上缘为原发房间隔所形成之弧形边缘,边缘厚而坚韧、与继发孔型不同,缺损口径较大,分流量也大,如伴有二尖瓣或三尖瓣裂缺及室间隔缺损则归属于房室管畸形。 本症由于左向右分流量大,对患儿全身影响也大,临床症状出现早而明显。若无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其临床表现似大型继发孔型缺损。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多有明显气促,并于活动后加重,且可较早出现心衰。心脏扩大明显致使胸前抬起,体质瘦小。听诊除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2~4级收缩期杂音外,伴二尖瓣裂缺者于心尖部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向腋下传导。胸部X线表现似大型继发孔型缺损,但程度加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左心房及左心室也增大。心电图示电轴多数左偏,个别右偏,左、右心室均肥大。伴有二尖瓣明显关闭不全时,因左房肥大P波可呈双峰。心导管检查数据似大型继发孔型缺损。左心室造影可有助于估计二尖瓣返流程度,并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变形,有助于确定诊断。超声检查显示右室内径增大,负荷增加,当二尖瓣前瓣有裂缺时,瓣叶向右前移位,可见左心室流出道有狭窄和延长表现。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者,表现左心室增大及负荷增加。 本症仅依靠手术治疗,矫正手术应于体外循环或结合深低温暂停循环下进行。由于心内病变严重,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大,临床症状出现早而明显,对肺血管床产生的病理改变影响也大,故宜尽早矫治。手术时必须用补片缝补缺损,当伴有三尖瓣隔瓣及二尖瓣前瓣裂缺者应同时缝合修复,并检查有无返流。其中尤以二尖瓣为重要。由于心内膜垫畸形时房室结向后下方移位,靠近冠状静脉口,传导束总干常较正常短,而沿缺损后缘下走向室间隔。故缺损后下缘(冠状静脉口与左、右房室环的交界区)应视为原发孔的“危险区”。缝补时应浅缝,但为了加强缝合牢度,常用带小垫片之褥式缝法比较安全可靠。当下缘缝线与补片缝好后再逐一打结,缺损的其余部分可用连续缝法。如手术及时,也未伤及传导束,手术效果与大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相同。 ☚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室间隔缺损 ☛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系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主要为卵圆孔未闭,产生的原因有: ❶卵圆孔瓣上出现许多穿孔; ❷在形成第二房间孔时,第一房间隔被过度吸收,导致卵圆孔瓣不能完全遮盖卵圆孔; ❸卵圆孔形成过大,不能完全被卵圆孔瓣遮盖; ❹第一房间隔被过度吸收,而第二房间隔又形成过大的卵圆孔。此外,心内膜垫发育不良,不能与第一房间隔融合,也可导致房间隔缺损。 ☚ 先天性耳聋 室间隔缺损 ☛ 00006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