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房谋杜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房谋杜断 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意为全才应是既有谋略,又善于判断。 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据《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载,房玄龄足智多谋,唐太宗同他研究问题时往往能出许多好主意,但往往不能最后做出决策。这时唐太宗就请来“善断”的杜如晦,杜略加分析,就能断定房的一些好主意。房玄龄与杜如晦二人,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多谋善断是对谋略家的全面要求,定谋贵决,谋而不决,其谋空设。决策上犹豫不决,会贻误战机或丧失其有利机会,使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目的难于实现,反之,只会拍板,不善于分析问题,出好主意,没有高深智慧,也是无用的。三国时期的袁绍,起初十分强大,有将有兵,人材济济,但他多于筹谋却狐疑寡断,最终袁绍集团走向失败。刘备开始时没有诸葛亮辅佐,事业很不兴旺,后三顾茅庐,请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作军师,终成鼎足之大业。 房谋杜断fángmóu-dùduàn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共掌朝政,房氏多谋略,杜氏善决断,因有“房谋杜断”之称。典出《新唐书·杜如晦传论》。 房谋杜断以指唐太宗时共掌朝政的宰臣房玄龄、杜如晦。形容人有谋略、善决断或人才齐备。《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房谋杜断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决断。形容多谋善断。房玄龄、杜如晦二人都是唐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每次在太宗面前议事,必定说不如让杜如晦来决断;而杜如晦断事时,也总会采纳房玄龄的计策。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长于断事,二人同心协力,共同辅佐太宗,时人称他们为“房谋杜断”。(见《新唐书·杜如晦传》) 房谋杜断 房谋杜断指唐太宗时房玄龄和杜如晦共掌朝政,玄龄多谋略,如晦善决断。比喻能臣同心协力辅佐朝廷。 ☚ 调兵遣将 凤凰在笯 ☛ 决断的程度 决断的程度应当决断的事毫不犹豫:当断不惑 ☚ 做出决断 少决断 ☛ 房谋杜断fáng móu dù duàn【解义】唐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与杜如晦共掌朝政,房多谋,杜善断,同心辅佐太宗。泛指多谋善断。 房谋杜断fángmóu-dùduàn《新唐书·杜如晦传》载,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共辅国政,房多谋略,杜善决断,因有“房谋杜断”之语。后指人才能全面,能谋善断。 房谋杜断fánɡ móu dù duàn见“杜断房谋”。 房谋杜断fángmóu-dùduàn〔并列〕 原指房玄龄善于出计谋,杜如晦善于作决断。形容各有专长各具特色。也指同心辅政,合作得很好。语出《旧唐书·杜如晦传》:“如晦长于断,而(房)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例]他们~,配合默契。 房谋杜断fáng móu dù duàn房:指唐太宗宰相房玄龄。谋:谋略。杜:杜如晦,与房共辅太宗。断:决断。即房氏多计谋,杜氏善决断。形容各有专长,各具特色。也指同心辅政,通力合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