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乐
宫廷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创于西周初年,为周公所作,以歌 “后妃之德”。秦平天下,改 “房中乐” 为 “寿人乐”。汉初,高祖刘邦妃唐山夫人新制房中祠乐,采用楚歌之曲调,后又配以箫管,称为 “安世乐”。其曲共有十七章,为: 《大孝备矣》、《七始华始》、《我定历数》、《王侯秉德》、《海内有奸》、《大海荡》、《安其所》、《丰草葽》、《雷震震》、《都荔遂芳》、《桂华》、《美芳》、《嘉荐芳矣》、《皇皇鸿明》、《浚则师德》、《孔容之常》、《承帝明德》等。其后,隋文帝平天下,复亲制房中之乐二首,名曰《天高》、《地厚》 令宫中乐女肄习之,岁时演唱。隋炀帝时,又增配钟、磬、管、弦等多种乐器。此后,历代皆有改作,以应时需。如明代嘉靖帝即亲手裁定词臣廖道南等人所撰之“宫中乐”。有清一代,沿用明朝之乐,即所谓之“中和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