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封积薪东汉人戴封在天旱不雨时,积薪自焚以招雨至。后人以此谓舍身为人、品德高洁。《后汉书·戴封传》:“廷(封)迁西华令。…其年大旱,封祷请无获,以积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于是远近叹服。” 戴封积薪戴封堆积柴草自焚。用以称颂地方官体恤百姓疾苦,不惜以死换取民安的精神。东汉济北刚县人戴封曾任西华县令,他贤良方正,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上任后的第一年,天旱无雨,戴封虔诚祈祷,仍然无济于事。他看到百姓受苦而自己又无法解救,感到无地自容,于是堆起柴草准备点火自焚。大火刚刚燃着,突然天降暴雨,戴封幸免一死,庄稼也有了好收成。(见《后汉书·戴封传》) 戴封积薪dàifēng-jīxīn〔主谓〕 比喻舍己为人。语本《后汉书·戴封传》:“其年大旱,封祷请无获,乃积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于是远近叹服。”[例]罗盛教烈士那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 褒义。用于描写品质之高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