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戚继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戚继光1528—1587

戚继光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家贫,好读书。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充参将防御倭寇。他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民风慓悍,遂召募农民矿工三千人,教以刺击法及阵法,称“戚家军”。四十年,倭寇袭台州,他领兵邀击,九战皆捷,浙东遂平。四十一年,倭寇大举犯福建,他率军往援,先攻宁德海上横屿贼寇,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敌于平海,代俞大猷为总兵官。四十三年、四十四年再与俞大猷在福建、广东剿灭余寇。隆庆二年(1568年)以都督同知总督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旋被任为右都督、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等处。他在塞上建敌台一千余座,台高五丈,三层,每台守兵百人。在镇十六年,俺答等不敢犯蓟门。次功加太子少保,世称“戚少保”。他号令严,赏罚信,士卒均肯用命;对练兵、治械、防边、阵图等均有创见。张居正死,朝中无可依赖,遂被排挤调广东,年余谢病罢归。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止止堂集》。
戚继光

戚继光

民间传说中的民族英雄形象。是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为原型而塑造的。其传说大多讴歌他抗击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解除倭患的卓越功绩,以及他在保国卫民方面的其他贡献。其传说流布于浙江、福建、山东、河北等地,代表性作品如《红石岭下巧杀倭子》、《戚继光借潮》、《智歼顽敌》、《大旗会》、《神马寻水》、《光饼、倭豆和倭刀》、《戚继光下棋》、《边关阅阵》、《为民改斗》。

☚ 况钟   郑成功 ☛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家。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军,抵抗倭寇。因见旧军素质不良,遂招摹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先后在台州、横屿(今宁德东北)大胜倭寇,功迁福建总兵官。后又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终于解除东南外患。隆庆元年镇守蓟州历十六年,又南调镇守广东。万历间以老病辞官,卒于家,谥武毅。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颇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以余力为诗文,多苍劲慷慨之作。诗文集有《止止堂集》。

☚ 刘效祖   薛论道 ☛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属山东)人。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世袭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历浙江参将,大破倭寇于台州,进秩三等。后倭寇侵犯江西、福建,皆命援击,战功卓著。升任福建总督,治兵有方,人称“戚家军”,军威震南方。会蓟门多警,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边备修饬,节制严明。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谢病归。万历十五年卒,谥武毅。他是一位战将,因而其诗有其独特之处。一是能表达他在戎马生涯之中的豪情,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马上行》),“勒名峰上吾谁与? 故李将军舞剑台”(《盘山绝顶》)。二是能较具体表现士兵生活,如《蓟门述》有力揭露边塞“戕逻卒”的悲惨状况。除这些师旅之作外,他也有一些清婉调畅的燕闲之章,如《江楼》:“半溪晴日衔疏柳,无数秋山入小楼。谁伴主人一潇洒,滩边钓石石边鸥。”有《止止堂集》。其生平见汪道昆撰《戚公墓志铭》(《国朝献徵录》卷一○六)、戚祚国编《戚少保年谱》十二卷、《明史列传》卷八六、《明史》卷二一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 居节   张九一 ☛

戚继光1528~1587

明代著名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文武兼修,历任指挥佥事、参将、总兵等职。他所统帅的 “戚家军” 英勇善战,在抗倭卫国中屡立战功。戚继光精熟武功,对练兵、布阵极有研究,并积极主张将武术与军阵相结合,提高战士的搏击能力。著有《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武备新书》等。在《纪效新书》中所载拳法图谱,与今之太极拳已极为相近,为考证太极拳的源流提供了宝贵资料。详见 “纪效新书” 条。

戚继光

戚继光

(1528—1587)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以世萌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抗御倭寇。此时、他首倡募兵制,以义乌农民矿工为主,选练了一支精锐的“戚家军”。从此为主力,先后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连战克捷,屡破倭寇,从而解除了东南倭患。隆庆元年(1567年)被调至北方,镇守北边要塞蓟州,在镇16年,他严格训练士卒,制定了一套守边方略,并修筑了和改建了长城,蓟门晏然鞑靼不敢犯边。张居正死后,他被调离蓟镇,至广州任总兵,不久即遭排挤而解甲归乡,59岁死在故乡蓬莱,戚继光平生著述甚富,除了诗文集《止止堂集》和家乘性质的《戚氏家传》之外,其他多数为兵书,其中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影响最大,一直被兵家奉为必读之书。
戚继光还是一位古代武艺的整理与总结者,这方面的成就集中在他的著作《纪效新书》里。早在浙江备倭之时,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武艺优势和惯于“人自为战”的特点,创制了以“长短兵迭用”为主要特点的“鸳鸯阵”,再根据临阵作战的实际要求,训练士卒掌握真正用于杀敌防身的武艺,为此他博采众家技艺,取其精华,载入《纪效新书》中。以该书十八卷本为例,其卷十长兵短用说篇,综合明代各家六合枪法为二十四势,是现在所能见到的第一部势法俱备的枪谱。卷十一藤牌、狼筅总要说,据实战经验总结而成。卷十二短兵长用说篇,全录同时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剑经》而成,卷十三射法篇也取自俞大猷之著作,显示了戚继光善能学人之长的优点。为了使士卒“惯勤肢体,活动手足”,以掌握“初学入艺之门”,他还取民间多家拳术之萃;编成长拳三十二势,即卷十四拳经捷要篇。这是我们现在研究古代拳术技术和理论的重要资料。戚继光不但能学艺于友,而且亦能学艺于敌。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他最初编成《纪效新书》时,曾因世传刀法多不切实用之故,在书中没有收取刀法内容。至他晚年在广东重新厘订《纪效新书》为十四卷本时,便收进了嘉靖四十年(1561年,即辛酉年)得之于战阵的日本刀法,并正式在书中写进了“腰刀解”、“长刀解”等前所未有的内容。而在军事实践活动中,他早在蓟镇练兵之时,就已经在军队中大规模的推行了日本长刀技艺,这在《练兵实纪》中有着充分的反映。戚继光立足军阵实用之效,故力排虚花套子武艺,但从练兵本身的综合效益考虑,他又不绝对排斥某些虚花武艺的存在和合理利用,这正是戚继光在武艺价值观念上高人一等的地方。他对古代武艺的整理和总结对后世民间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戚继光

☚ 刘短打   郭五 ☛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7年

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代后期的抗倭名将。他身经百战,为保卫我国东南沿海和北部边疆,功绩卓著,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他在长期的卫国战争实践中,改革明代陈腐的兵制,创新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著作。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军事家,在武术研究上,也继往开来,卓有创见。他在所著《纪效新书》中,有“长兵短用篇”、“拳经提要篇”等,对中国武术提出了精辟论述,详细记述了当时的武术状况,并对枪、棍、拳、刀诸方面提出了名类诀要。对指导武术训练和研究古代武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 徐致一   越女 ☛

戚继光1528—1587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蓬莱(今属山东省)人。嘉靖中嗣职,后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1555年)改佥浙江都司,任参将。三十六年与俞大猷围通倭头领王直余党于岑港,久攻不克,被劾免官,后又因平王直功复官,守台、金、严三郡。初至浙江,见卫所军不习战,乃召金华、义乌农民和矿工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器迭用,战斗力强,号称“戚家军”。四十年,大败倭寇于台州,前后九战皆捷,斩俘千余。四十一年,倭寇大举犯闽,胡宗宪檄其援剿,击横屿(今宁德东北),破倭寇老巢,斩杀二千六百余人,又追倭,连克六十营,斩千余百人。抵福清又斩倭二百余人。四十二年率浙江兵再援福建,与俞大猷同复兴化,败倭于平海,斩二千二百余,夺回被掠群众三千余人,晋署都督佥事,又晋都督同知,为总兵官。四十三年,又败倭于仙游、王仓坪。经多年抗击,终解东南倭患。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调其为神机营副将,集步兵三万训练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均受其节制。又命其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诸处,晋右都督,并击败入侵青山口之鞑靼兵。到镇之后,沿边墙修筑一千二百座敌台,每台宿兵百名。又立车营,制拒马器。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张居正死后又调广东,以老辞官。于练兵、治械、阵图均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止止堂集》。

戚继光1528—1587

明朝抗倭名将,军人伦理思想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家。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任浙江参将,抵抗倭寇,在台州大胜。嗣后两次入闽平倭,升总兵官。嘉靖四十四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隆庆元年(1567)被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后被排挤,辞官还乡以终。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戚继光在长期的战争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军人伦理思想。他认为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主张依靠士兵的力量去消除外患。他重视将帅的品德修养,认为军官要“心术正”、“志向立”、“死生明”、“利害辨”、“做好人”、“操守坚”、“宽度量”,克服和避免“声色害”、“货利害”、“刚愎害”、“胜人害”、“逢迎害”、“萎靡害”、“功名害”。他还强调将帅必须具备谦虚谨慎的美德,要他们做到“惜官箴”、“勤职业”、“辨效法”、“习兵法”、“正名分”、“习武艺”,视士卒为“手足”,并给予“教习”、“节制”,赏罚严明等10条要求。他认为,将帅的品德是大本,“大本既正”,就能“忧国不谋身”(《练兵实纪·练将》);大本不正,即使有张良、陈平、诸葛亮那样的才能也不值得信赖。他选兵以勇敢和朴实为首要条件,提出“第一可用,只要乡野老实之人”;“丰伟、武艺、伶俐,此不可以为准”,主要看“胆气”,有了胆气才能“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纪效新书·束武篇》)要求士兵懂得“礼义名分”,指出“军中名分,须从军礼开始”(《练兵实纪·练将》);号令、节制要“人人明习,人人恪守”,做到“视死为易,视令为尊” (《练兵实纪·练胆气》)。而“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纪效新书·喻兵篇》)。戚继光自幼跟随父亲读书、练武艺,牢记其父“努力作人,精忠报国”的教诲;承袭父职后,仍得到良师梁玠的指导,熟读儒家经典和历代兵书并深受其影响,加之后来的平倭和练兵中积累了经验,使他得以较全面地继承前人的思想,并阐述了有关军人伦理学的重要问题,对后世影响较大。

戚继光

明朝军事家。1528年生,1588年病逝。1556年任参将。1559年,训练了一支闻名的“戚家军”。1561年,在浙江台州抗倭,九战九捷。1568年,修筑御敌台1017座。著有《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

戚继光

129 戚继光1528—1587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嘉靖中,袭世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于山东抗倭。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御倭。抵任,见旧军素质不良,乃召募金华、义乌农民、矿工三千人,编为新军,教以战法。后屡败倭寇,号“戚家军”。1561年,在浙江台州地区九战皆捷。1562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闽中告急,奉命往援,大败倭军,破其巢穴。次年,再率军入闽,与巡抚谭纶、总兵官俞大猷会兵败倭寇于平海卫,升为总兵官。1563年,又败倭寇,解仙游之围。此后继转战福建、广东沿海抗倭战场,至1566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隆庆初为神机副将。1568年,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并沿边墙增建炮台,以利守御。在蓟镇凡十六年,边备修饬,军容强盛,为九边之冠。后被诬夺职,回登州。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

☚ 俞大猷   袁崇焕 ☛

戚继光1528—1587

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牟平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御倭寇,招募农民、矿工组成“戚家军”,成为抗倭劲旅,先后剿平浙东、福建、广东等地倭患。后奉召北上驻防蓟门16年。军事上很有创见,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参见“军事”、“体育”中的“戚继光”。


戚继光

治军30余年,对练兵、治械、阵图、拳术均有创见。主张武艺实用,强调全面训练。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其军事体育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军训和武术运动有重要影响。参见“历史”中的“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初袭世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调往浙江,任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抗倭。到任后,招募义乌农民矿工,编练新军,教以战法,数败倭寇,号称“戚家军”。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侵犯福建,率军捣倭巢穴,获得大胜。次年再率兵援闽,升擢为总兵官。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北方,镇守蓟州、昌平、保定,加强战备,操练兵事。边备修饬,军容强盛。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军事著作。

戚继光1528~1587

明代将领。著名军事家和抗倭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年易号孟诸。祖籍山东东牟县(今山东牟平), 生于登州(今山东蓬莱)。世代为明将。17岁袭父职,任登州指挥佥事。曾率士兵北戍蓟门(今北京东北) 5年。其间中武举,成为闻名京师的青年将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暑都指挥佥事,率3营25卫所士兵,负山东沿海防倭之责,修筑蓬莱水城。后调浙江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召募义乌矿工、农民,编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戚家军”,成为抗倭劲旅。嘉靖四十年(1561年)平定浙江倭患。次年援闽,任总兵官,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将领历经数年,平定了东南倭患。隆庆元年(1567年)被张居正调北方,镇守蓟州,训练军队,整顿边防,达16年之久。晚年辞官回乡。万历十五年(1587年)卒于蓬莱。集多年抗倭拒蒙之经验,著有兵书多部。对练兵、治械、阵图都有创见。其《纪效新书》深入浅出地总结了抗倭作战的经验; 《练兵实纪》阐明了士兵的训练和教育,将领的选拔和培养,各兵种的组织和编选、教练等多方面的原则,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军事著作。此外,其他言论集《止止堂集》。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都指挥景通子。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使。幼倜傥负奇气,勤苦读书,通经史。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抗倭寇。在金华、义乌招募农民、矿工三千人,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四十年,大破倭寇于台州。次年援闽,捣破倭寇横屿老巢。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后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隆庆七年(1567)召为神机营副将,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浙兵三千到蓟,阵于郊外,适逢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从此始知军令。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防,蓟门晏然。进左都督,加秩少保,移镇南粤。逾二年,得请还登州。卒谥武毅。于练兵,治械,阵图等多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 余翱   戚祚国 ☛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

明代抗倭名将。字元敬,号南塘,东牟 (今山东牟平)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次年擢为参将,负责防御倭寇,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不久改守台州,金华、严州。因官军腐败不堪,战斗力弱,遂从金华、义乌招募农民、矿工组建新军,称“戚家军”。四十年(1561)于台州九战皆捷,平定浙东倭寇。四十一年(1562),入闽剿倭,转战横屿、牛田、兴化,连连获胜。四十二年(1563)任福建副总兵,与俞大猷、刘显等在平海卫合击倭寇获胜,升为总兵,后又在同安、漳南大败倭寇,最终扫平倭患。隆庆元年(1567)被调往北方,镇守蓟州,达16年,整饬边防,卓有成效。熟谙兵法,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

☚ 倭寇   魏忠贤 ☛

戚继光1527~1587

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1553年)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备倭寇。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后又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倭患严重,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精心训练,并针对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12人为一队,配以盾、枪、叉、棍、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屡次获胜,被誉为“戚家军”。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大败倭寇,以功迁都指挥使。四十一年(1562年)奉命率师增援福建,打击倭寇。四十四年(1565年)奉命率陆军与俞大猷率领的水浜,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了东南倭患。
隆庆三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诸处。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1579年)加太子大保,录功加少保,为高拱、张居正所倚重。戚继光在蓟州16年,加固长城,筑建炮台,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互相配合的战术,形成墙、台、堑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屡次击退倭寇的侵扰,保障了蓟州等地的安宁,时人称之为“无愧万里长城。”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受到排挤。十三年(1585年)以年老多病辞官归家,十五年(1587年)病逝。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两部军事名著。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

明抗倭名将。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蓬莱人。自幼随父读兵书,习武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提升为署都指挥佥事,管理三营二十五卫所,负责在山东沿海防御倭寇。在任期间,他大力修建海防工事,整顿军纪,加强练兵,使山东海防日趋巩固。三十四年,升为浙江都司佥事,主管屯田事务。后任宁绍台参将,管理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数十州县的军务。召募金华、义乌兵三千,教以战法,屡败倭寇,号称“戚家军”。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闽中告急,他奉命率军增援,大败倭军,并破其巢穴。次年,又率兵入闽,与巡抚谭纶、总兵官俞大猷会兵,击败倭寇于平海卫,擢为总兵官。隆庆初,召为神机营副将。隆庆二年(1568年),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请沿边墙增建敌台,以利守御。他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整饬,军容强盛,为九边之冠。后又南调镇守广东,以老病辞官。他在军事史上有重要地位,对练兵、治械、阵图等多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军事著作。

戚继光

☚ 戚家军   雪野事件 ☛

戚继光1528—1587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家。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至义乌招募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在台州大胜。次年援闽,攻克倭寇在横屿(宁德城外海中)的老巢。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二年后,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镇十六年。居正死,被排挤而去。对练兵、治械、阵图均有创见。著有《横槊稿》三卷及《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堂集》等。

戚继光1528—1587

明御倭名将。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中嗣职,署都指挥佥事, 备倭山东。嘉靖三十四年(1555),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他见卫所军不习战,乃召募金华、义乌兵三千,教以战法,号“戚家军”。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先后九战皆捷。明年,倭大举犯福建,闽中告急,他率军往援,大败倭军,破其巢穴。四十二年,再援福建,与巡抚谭纶、总兵官俞大猷会兵败倭寇于平海卫,擢为总兵官。隆庆初,召为神机营副将。隆庆二年(1568),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请沿边墙增建空心敌台,加强战守。他在蓟镇凡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著《纪效新书》、 《练兵纪实》、《止止堂集》等。(参考图5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