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翎子;颤灵子tsan213lin21tsɿ53zan213lin21zi53爱出风头好表现的人。清光绪五年《定远厅志》卷五《地理志六·风俗》: “爱粉饰曰假哥,曰战翎子,曰假斯文。” 民国二十三年《华阳县志》卷五《礼俗·方言》: “凡事好逞能曰颤灵子。”周芷颖《新成都》第四章第二节《语言》: “跕零子: 遇事惊张不稳重。”“跕”当读“占”音,蜀方言“占”、“战”、“颤”音同。据说此词源自川剧演员表现翎子功,引申特指好出风头的人。胡度等《川剧词典》“颤翎”说: “双手拇指左右轻扶盔头,中指分触翎足,作蒙头状,至预定 ‘马口’ 时,不断快速压、放,使翎子有节奏地颤动,用于羞辱、气愤。”又说“颤花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