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战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战栗zhànlì

发抖
 △ ~的声音。
【同】打颤 哆嗦
【注意】 不要写成“颤栗”。

战栗zhànlì

〈动〉发抖:两腿战栗。
【同义】哆嗦│发抖│战抖。
【辨析】“战栗”和“战抖”:“战栗”多指人全身颤动,“战抖”既可指全身颤动,也可指局部颤动。

战栗zhànlì

【释义】
战抖。

【色彩】
中性。

【近义】
战抖︱发抖︱颤抖︱哆嗦︱寒战。

【扩词】
战栗不已︱不断战栗。

【造句】
 ❍ 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不停地~。
 ❍ 他那只~的手无法写好字了。
 ❍ 那叛徒吓得~起来。

【正形】
“栗”不写作“粟”。

战力;战例;战栗;站立

◉ 战力zhànlì  军队的战斗能力;战斗力。〈例〉增强~/ ~不足。
◉ 战例zhànlì  战争、战役或战斗的事例。〈例〉光辉~/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 正义的战争必胜,历史上不乏~。
◉ 战栗zhànlì  发抖;哆嗦。〈例〉~不止/ 浑身~/ 妻~着说:“我怕!”〈近〉哆嗦/ 发抖/ 战抖。 栗,不读sù,不要写作“粟”。
◉ 站立zhànlì  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身体直立。比喻获得解放,挺直腰杆儿做人。〈例〉~于烈日之下/ 迎风~/ 默默~/ 窗前~着一位老人/ 中国人民从此~起来了!

战栗

(同)战抖 哆嗦 颤抖 寒战

战栗

战抖。《论语·八佾》:“使民~。”《战国策·楚策四》:“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

发抖

发抖

战(战抖;战动;发战;摇战;打战) 抖(抖战;抖动;抖颤;作抖;颤抖) 栗(颤栗;战栗) 栗(战栗) 颤(颤动;颤栗;打颤;发颤) 闪动 颠动 打噤 哆嗦瑟索 咳歌打战
身体颤动:颤多梭
因寒冷而发抖:发噤
因寒冷或害怕而牙齿打颤:逼齿
因寒冷或害怕浑身突然发抖:冷战 冷颤
畏缩战栗:缩栗
受刺激而猛烈抖动:积伶
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自主地颤动:哆(哆唆;哆嗦) 颤索 颤栗
颤抖,哆嗦:抖摔
咬紧牙关打颤:噤战
不停地颤动:哆哆嗦嗦
(由于害怕、生气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动:发抖)

另见:害怕 恐惧 生气 生病 寒冷

☚ 发抖   害怕得发抖 ☛

战栗zhàn lì

因害怕而发抖。《后汉书·光武帝纪》:“~~恐惧,夫何言哉?”

战栗

症状名。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战栗,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屈伸不便,为病寒也。栗者寒冷也。或言寒战为脾寒者,未明变化之道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栗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则战栗愈矣。或平人冒极寒而战栗者,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热内作故也。……或平人极恐而战栗者,由恐为肾志,其志过度,则劳伤本藏,故恐则伤肾,肾水衰则心火自甚,而为战栗也。又如酒苦性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张氏医通·寒热门》: “若阳虚则但畏寒,阳郁则振寒、战栗,有火无火之分也。亦有暴感寒邪,恶寒脉伏而战栗者,麻黄汤发散之。” 参见寒栗、振寒、寒战条。

战栗

又称振寒、寒战。自觉寒冷并伴随身体颤抖。主要见于疟疾,是一种假寒真热现象。

战栗zhànlì

症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又称振寒、寒战。自觉寒冷, 且躯体颤振。战栗见于疟疾, 表现为先战栗而后高热, 发作有时。战栗见于热病, 乃因里热炽盛, 阳气不得发越所致, 用清解或透邪等法治疗。战栗因阳虚所致者, 其症无热, 脉虚细, 治宜扶阳, 选用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方。

战栗

战栗shivering

见“寒战”。

☚ 头晕   畏寒 ☛

战栗zhàn lì

shiver;shudder;tremb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