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战国策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战国策派 战国策派20世纪40年代初出现在国统区的一个宣传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文学派别。骨干成员是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人。由于他们在昆明创办了半月刊《战国策》,后又在重庆《大公报》上编了一个《战国》周刊而得名。他们把当时的时代称为“战国时代”,为了让“一强吞诸国、而创造一个大一统帝国”,竭力宣扬“权力意志”,在鼓吹“民族”“国家”的幌子下,否定人民民主和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张目。在文艺上,他们提出“恐怖”“狂欢”“虔恪”是创作的“三道母题”,是主观权力意志在文艺上的反映。该派的作品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金指环》《蓝蝴蝶》,荆有麟的小说《间谍夫人》等,内容多是歌颂国民党特务和美化汉奸的,其中以《野玫瑰》为最。当时进步文艺界对这个法西斯文化派别展开了斗争,《新华日报》《解放日报》《野草》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深刻批判了他们的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方面的反动观点。至抗战胜利后,该派开始消失。 ☚ 和平文学 平剧改革 ☛ 战国策派 又称“战国派”。因创办《战国策》半月刊(1940年4月至1941年7月)和重庆《大公报》《战国》副刊(1941年12月至1942年7月)而得名。以林同济、何永佶、陈铨、雷海宗等为代表。宣扬“战国时代重演论”;主张以“战争为中心”,实行“政权集中,军权统一,经济干涉”等“国力政治”;极力为蒋介石法西斯统治辩解。鼓吹“超人哲学”、“唯意志论”等唯心史观;认为文艺应以恐怖、狂欢、虔诚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章汉夫、胡绳等人曾对其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战国策派 158 战国策派抗日战争中期出现的资产阶级哲学派别之一。因1940—1941年间,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在昆明创办《战国策》杂志,后又在重庆《大公报》上创办《战国》副刊而得名。把人类历史分为封建时代、列国时代、大一统帝国时代三个阶段,认为中国和世界是战国时代的重演。宣传法西斯主义,认为少数天才和英雄可以为所欲为。随着抗日战争胜利及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渐趋消亡。 ☚ 国家主义派 新儒学 ☛ 战国策派 战国策派zhanguoce pai40年代初在昆明出现的一个反动文学派别。1940年4月西南联大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吴宓等人在昆明创办《战国策》综合性半月刊,另外,他们又在《大公报》上编辑《战国周刊》,他们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战国策派”。他们荒唐地把抗战时期看作是“战国时代”的重复出现,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战国时期封建诸侯的互相吞并战争。这就抹煞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界限,从而肯定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合理性。在哲学上,他们推崇叔本华和尼采,大力宣扬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为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辩护。在文艺方面,他们鼓吹“恐怖、狂欢、虔诚”是创作上的“三道母题”,提倡超阶级的民族文学运动。 ☚ 论语派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 战国策派1940年前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现的文学派别。因办《战国策》杂志而得名。认为当时的中国是“战国时代的重复”,主张强权政治和“超人”哲学,宣扬文学要以恐怖、狂欢和虔诚作为创作的3道母题。主要代表人物有陈铨、林同济等。 战国策派中国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政治哲学流派。因其创办《战国策》杂志,故名。认为当时中国为战国时代的重演,战争决定一切,意志是人生的力量之源,英雄与天才决定了历史的变迁。主要人物有陈铨、林同济、雷海宗。 战国策派 战国策派又称“战国”派。1940年初在国统区出现的反动文艺流派。代表人物是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 “学者”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他们在昆明、重庆先后出版《战国策》杂志、《战国》副刊和《民族文学》月刊,鼓吹法西斯主义,宣扬唯意志论,贩卖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观,主张以尼采的“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永恒“母题”。他们认为:“抗战以来,中国最有意义、最切合实际的口号,莫过于‘军事第一,胜利第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第一个就是‘战’,第二个就是‘国’,第三个就是‘策’”。并要把“这原则作为我们此后一切思维与行动的中心目标”。代表作品有歌颂国民党特务、美化汉奸的戏剧《野玫瑰》、《蓝蝴蝶》等。进步文化界对这一反动思潮进行了坚决抨击,章汉夫,欧阳凡海等发表的《“战国”派的法西斯实质》、《什么是“战国”派的文艺》等文,揭露他们投合反动派政治需要和危害抗战的本来面目。因其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支持,对它的斗争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前夕。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九叶诗人 ☛ 战国策派zhan guo ce pai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School (a political,philosophic and literary school started in Kunming in1940,it had been criticized by literary circles because of its fascist intendance) 战国策派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鼓吹法西斯主义的文化派别,由其刊物《战国策》而得名。1940年前后,蒋介石加紧推行法西斯统治,陈铨、林同济等人先后在昆明出版《战国策》杂志,在重庆《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在政治上鼓吹“战国时代重演”论,宣传法西斯主义的战争观。在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诚为创作上的“三道母题”。提倡超阶级的民族文学运动,颂扬国民党特务政治,宣传法西斯思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