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经济zhanzheng jingjiwar economy
为满足战争需要并遵循战争规律的经济,是战时为战争服务的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及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总称。亦称“战时经济”。
战争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两大方面:一是动员尽可能大的经济力量保障战争的需要,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二是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❶建立战时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统制,便于国家集中统一调配经济资源、支持战争;
❷重新配置经济资源,制定战时经济计划,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战争的需要;
❸实施经济动员,扩大军品生产能力,新建和扩建军品生产企业,特别是武器装备的生产企业;
❹新建和扩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网络和设施,大幅度增加运输和通信工具,并对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部门实行军管,保障战时交通、通信的畅通;
❺重新进行经济布局,将前线地区的生产能力搬迁到战略后方,加大对战略纵深地区的投资,增强后续经济能力;
❻对物价、外贸、金融等实行统制,对民众的日用消费品适时实行配给制,保持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定;
❼实行经济防护,特别是对重要的经济目标,要组织足够的力量防空袭和反敌特,以保障经济正常运转。
战争经济与平时经济相比,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❶国家干预强化,市场机制减弱,自由竞争让位于国家的经济统制。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稻谷等粮食碾制的精度也有专门法令进行限制,尽量提高稻谷的出米率,增加粮食供应。至于石油、煤炭、棉花、废钢铁等重要物资的生产和流通,则有许多法令进行严格限制;
❷物资极度短缺,通货膨胀,税赋加重,民众的恐慌心理比较严重。凡是全国性的战争,物资消耗巨大,资源大量地从民用领域流向军用领域,造成社会物资供应极度短缺。因此,如何应付物资奇缺并在这种短缺中保持社会稳定,成为战争经济的一大特点;
❸战争经济的连续性较差,生产、流通时常被战争所打断。有时生产因原料、电力不足而中断,有时因设备被战火所毁而停产。军品在运输中被毁的现象则更是屡见不鲜;
❹战时生产的劳动强度明显增加,加班加点、提高生产定额等受到法律保护。平时的劳动一般实行8小时工作制,或每周40小时工作制。而战时则延长到10~12小时,或每周60~80小时不等,甚至妇女、儿童、老人也部分地被动员起来参加劳动。
战争经济的特殊任务和本质特征决定了战争经济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一是满足战争对经济资源的需要。如果仍用平时经济的一套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来应付战争,战争必败无疑。二是维持民众生存的物质源泉。战争经济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保持社会稳定,保障民众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否则将饿殍遍野、社会不稳。三是转向平时经济的中间环节。战争经济是从平时经济转换而来,又必将向平时经济转换而去。因此,如何把握好战时经济统制的力度和转化的深度,是战时经济向平时经济顺利过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