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战争状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战争状态

战争状态

国家、民族、政治集团间矛盾激化所引起的武装对立,而进入交战或准备交战的状态。其特点是,双方在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文化、交通、邮电等各领域即告断绝联系,过去缔结的和约宣告结束。双方在国内进行多方面或全面动员,整个社会生活转入备战状态,军队处于临战状态。

☚ 会战   战斗命令 ☛

战争状态state of war

在敌对国家间出现的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状态。在法律上,战争是由战争状态构成的。战争状态是否存在取决于当事国的意向,即当事国双方或任何一方向另一方宣布战争或发出以战争为条件的最后通谍,则无论是否有武装冲突,都应视战争状态的正式开始。而另一方面,无论敌对国家间发生的武装冲突的规模有多大,只要冲突各方无意于宣布战争的存在,则不应视有战争状态的存在,只能视为非战争的敌对行为,或非战争的武装冲突。1956年10月11日英国和法国大举进攻在苏伊士运河区的埃及,英国掌玺大臣于同年11月1日发表声明说:“女王陛下政府不认为目前的行动构成战争……不存在战争状态,而存在冲突状态。”事实上,由于宣战形式的庄重和严肃性以及随之而来的涉及广泛的法律后果,各国或者不愿意违背不以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工具,尤其是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国际义务,或者为防止第三国宣布中立妨碍它们的敌对行为,或者为避免武装冲突的扩大,参与武装冲突的各方大多不采取宣战形式,因而不发生战争状态。战争状态一经成立,当事国之间的和平关系结束,战争法开始适用,对于当事国及其他国家都发生应有的法律效果。


战争状态

由交战国之间的敌对关系所形成的状态。发生在交战两国或数国之间,由一方宣布即告成立。通常交战两国或者数国之间断绝外交领事关系,停止某些条约的执行;对内则实行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宣布。在中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由国家主席宣布。

战争状态

从宣战或战争事实上爆发后到签订和约正式结束期间交战国之间关系的法律状态。战争状态开始后,交战国间的外交关系,经济贸易关系、条约关系等和平正常关系,一般即告断绝,而处于相互敌对状态。战争状态通常因缔结和约而结束,但也可由战胜国一方或多方片面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战争状态

亦称“交战状态”或“战时状态”。指相互敌对的国家、阶级、民族或政治集团之间矛盾激化所引起的武装冲突或准武装冲突的状态。进入战争状态的双方,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双边关系以及交通、邮电等往来即告断绝。战争状态通常由敌对双方缔结合约而宣告结束。

战争状态

战争状态

国家间使用武力推行国家政策而引起的武装冲突及其由始至终期间相互关系的法律状态。依照国际法,战争开始时交战方应以附有理由的宣战书或最后通牒文件而向对方宣战。战争状态下,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如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将一律断绝,商务关系将中止,有关战争和中立的国际法规则将成为国家间关系的主要规范,可以对敌国侨民实施限制、扣押或没收敌国财产等。在战争状态下,交战国国内法律的适用也将有相应的改变。我国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遇有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条约的情况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由国家主席根据上述两个机关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在全国进入战争状态时,也将包括在内。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宣布战争状态时,中央人民政府可以发布命令将与战争状态有关的全国性法律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鉴于这些法律的实施与战争状态紧密相连,因此,战争状态结束时,这些法律亦随即停止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紧急状态 ☛

战争状态

hostilit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