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我行其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我行其野》,刺宣王也。”《郑笺》云:“刺其不正嫁取(娶)之数,而有荒政,多淫昏之俗。”《毛诗序》所说过于笼统,且将《祈父》、《白驹》、《黄鸟》及此诗均归入宣王时之刺诗,亦十分牵强。《齐诗》以为是“既嫁不答,思复邦国”之作(《易林·巽之豫》)。朱熹以为“民适异国,依其婚姻而不见收恤,故作此诗”(《诗集传》)。均近是。今人多释为弃妇诗。又有释为“弃夫诗”者,以“作者为一男子,他被女家所逐,愤而唱出此诗”。认为“这是野蛮时代特有的婚姻状态——对偶婚在《诗经》中的反映”(朱杰人《文化学视野中的〈诗经〉情诗》),颇新颖有据,可供研究。全诗三章,每章六句,重复咏叹,形式近似于《国风》中之歌谣,故后人有以此为“西周民风”(龚橙《诗本谊》)。

☚ 白驹   斯干 ☛

我行其野

 

诗经·小雅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成不以富,亦祇以异。

 这首诗是一位弃妇对婚姻不幸的悲诉和对她的丈夫不守婚姻的怨责。
 全诗共三章,每章六句。第一章: 蔽芾(fei),是植物初生或弱小的样子。樗(chu)是树木名,即俗所谓“臭椿”,在这里比喻恶木。畜。即养。这六句是讲:我走在野地里回向娘家去,看到弱小的臭椿树便想到了你(指她的丈夫)。我因为咱两家约为婚姻才嫁过去,本指望跟着你有穿有吃。那料到你不养我,我只得回到娘家去。第二章的意思与第一章大体相同。蓫(zhu),是草名,这里比喻“恶菜”。第三章:葍(fu)也是草名。特,是配偶的意思。祇(zhi),同只。这六句是说:我走在野地里回向娘家去,采一把 草便又想起了你。你全不顾已经确立的婚姻关系,一心只想着寻求新欢如意。你也不是嫌我贫而贪她富,只不过是喜新厌旧换换口味而已。
 这篇诗中,“我”是一位结了婚不久的妇女,她生长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把她许配给她现在的丈夫,于是她嫁了过来,以为从此终身便有了依靠。岂料她的丈夫并不打算养活她,而是把她赶走另寻意中人,她不得不回娘家去。她走在长满草木的野地里,心里无限悲伤,看着“恶木”“恶菜”,又对那个人生出种种怨愤,于是她一边走,一边数落着。这个女子是不幸的,这不幸的根源在于她那并没有爱情的昏姻。“婚姻”有两种解释,一是“婿之父,妇之父相谓曰婚姻”,一是指男女结为夫妇。这里的“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已能看出她和他的结合只是为了履行婚约,这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双方父母的包办。她嫁到他这里来,只是为了“就尔居”,为了得到对方的畜养,这大概就是她被嫁出的根本原因。可以想象,她和他以前不仅没有过恋爱,甚至根本就不认识。因此结了婚,也没培养起感情来,他不仅不爱她,连养活她也不愿意。于是,她不得不回娘家,他也难以避免地去“求新特。”作为被抛弃者,她可以有各种理由去指责他,但造成她不幸的根本原因,实在不尽在他身上。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中,“求新特”的现象是常常发生的。而诗中的他的“求新特”,并不是贪图人家的富有,而是和她所指责的那样,是“亦祇以异”,即喜新厌旧。如果是这样,不仅“我”要责怨他,那位“新特”迟早也会指责他的。诗中被抛弃的这位女子,并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她既言词痛切,又意态果决。诗 一开始就把“我”和“你”的矛盾尖锐地提了出来,反复以“恶木”“恶菜”隐指对方,显然,他们的关系已经无法挽回,他在她的心目中似乎已经完全坏掉了。因而从她口中说出来的,全是怨忿不满之词,全然看不出留恋难去、割舍不得的意思,更没有那种先相爱后被弃的女子关于恩恩怨怨的泣诉。她所责难于他的,一是不养活她,二是破坏旧姻,三是求新追异。总之“尔”不是个好东西。看来这位女子比《氓》中的女子更为不幸。那位女子虽然最终也被“氓”抛弃了,但她当初毕竟得到了“氓”许许多多“蚩蚩”的笑意,毕竟有过爱的激动和“载笑载言”的欢乐。因此她和“氓”的分手,是那么不情愿,徘徊反顾,心有不忍。而这首诗中的女子,却没那么多回忆,也没有眼泪,只是说:你既不养我,我便回家去。去的果决,正表明没什么可留恋牵挂的。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明显特点是复沓形式的运用。这在《诗经》的“风”·“小雅”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这种形式一是适于歌唱的需要,同时也拓宽诗的艺术空间,使人感到她是在不停地行走,不停地述说着。另外,这种形式可以强调作者的感情,增强诗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诗经》之《我行其野》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我行其野

 〔原文〕
 我行其野,
 蔽芾其樗。
 昏姻之故,
 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
 复我邦家。
 (樗、故、居、家,鱼部。)
 我行其野,
 言采其蓫。(齐韩蓫作蓄。)
 昏姻之故,
 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
 言归斯复。
 (蓫、宿、畜、复,幽部。)
 我行其野,
 言采其葍。
 不思旧姻,(鲁思作惟,姻作
 求尔新特。因。)
 成不以富,
 亦祇以异。
 (葍、特、异,之部。)
 〔译文〕
 我在郊外独行,臭椿枝叶长满树。因为成婚的缘故,才和你一起居住。你却不喜欢我,我就回到家里去。
 我在郊外独行,采摘路旁的蓫草。因为成婚的缘故,才到你处同住。你却不爱我,我就回到娘家住。
 我在郊外独行,采摘路边的葍草。我也不顾旧日情份,追求新的匹配。不是为了他多么富有,只因为你见异思迁变了心!
 〔评介〕
 《我行其野》,三章,章六句。关于此诗的主旨,《诗序》说: “刺宣王也。”毛《传》云:“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婚,弃其旧姻而相怨。”(从陈奂《诗毛氏传疏》本。各本将此十九字窜入《笺》语中。)郑《笺》云: “刺其不正嫁娶之数,而有荒政,多淫婚之俗。”以上各说,具体阐释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对了解此诗颇有益处。今人多视此诗为弃妇诗,弃妇抒发被见异思迁的丈夫遗弃的怨愤之情。
 诗的首章、第二章内容相同,写弃妇被弃之后,归家途中的内心悲愤。首章以“蔽芾其樗”起兴,第二章以 “言采其蓫”起兴。“樗”、“蓫 ”,毛《传》释为恶木、恶草。王先谦谓: “此女行野之所见非嘉木,所采亦非嘉卉,言外意,自含蓄不尽。”(《诗三家义集疏》)所谓“言外意”当指那无情无义的丈夫即如恶木、恶草一样令人憎恶。此亦兴亦比也。而 “昏姻之故,言就而居”,“昏姻之故,言就而宿”,则是一再声明婚姻的正当、合礼,如不是丈夫变心——“尔不我畜”,不可能出现“复我邦家”、“言归斯复”这样的婚姻悲剧的。首章、第二章两次强调“尔不我畜”,痛恨负心汉的斥责、怨愤之情溢于言表。第三章仍以“言采其葍”——采摘恶木为起兴,意同首章、第二章。接下来,“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是正确阐释此诗的关键诗句。据《尔雅·释亲》,“姻”指婿家,“婚”指妇家。“特”,配偶,此指男性而非女性,即《诗经·鄘风 · 柏舟》之 “实维我特” 之“特”。周振甫先生根据这种解释,把《我行其野》视为“弃夫诗”而非“弃妇诗”,是对“不思旧姻”四句的一种误解。我们认为,上述词语的训释是正确的,许多译本把这四句诗译为:“不念旧妻太狠心,追求新配真可恶。并非她家比我富,是你异心相辜负。”(程俊英《诗经译注》)是不妥当的。这“卒章言己将不念旧情,别求新偶,以示报复。……尔,当训彼。求尔新特,非责人,乃自道,报复之恨词耳。千载而下,读其诗者,犹闻其愤怒之声。此章旧解皆有未审。”(陈子展《诗经直解》卷十八)周先生“弃夫”诗之说,仍然把“求尔新特”理解为“责人”语,此亦“未审”之一例。
 这首诗颇有“国风”的风味。其一,善用比兴,“蔽芾其樗”,“言采其蓫”,“言采其葍”,皆比兴也。其二,采用重章迭句,首章、第二章尤其明显。陈子展先生就把此篇与《黄鸟》看作“皆似《国风》中歌谣形式之诗”。龚橙《诗本谊》,曾指出 《小雅》 自 《黄鸟》、《我行其野》,至《谷风》、《蓼莪》、《都人士》、《采绿》、《隰桑》、《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凡十二篇,皆为“西周民风”,大致可信。

诗经《我行其野》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我行其野》


丈夫喜新厌旧,妻子表示和他决绝。
我行其野,我走在那原野上,
蔽芾其樗。(一) 臭椿长得大又长。
昏姻之故,为着婚姻缘故,
言就尔居。(二) 来和你呀同房。
尔不我畜,你却不爱我了,
复我邦家。(三) 我回我的家乡。

我行其野,我走在那原野上,
言采其蓫。(四) 采羊蹄菜忙又忙。
昏姻之故,为着婚姻缘故,
言就尔宿。我来和你同床。
尔不我畜,你却不爱我了,
言归思复。(五) 回家我仍原样。

我行其野,我走在那原野上,
言采其葍。(六) 采那葍菜忙又忙。
不思旧姻,你不把旧人来怀想,
求尔新特。(七) 一心追求新对象。
成不以富,(八) 即不是嫌穷而爱富,
亦祗以异。也真是喜新呀厌故。


注 释
(一)朱熹:“蔽芾,盛貌(见《甘棠》注)。樗,恶木也。”
(二)杨树达:“言,语首助词,无义。”
(三)何楷:“复,反也。邦家,即己家也。”
(四)朱熹:“蓫,牛蘈,恶菜也。今人谓之羊蹄菜。”
(五)严粲:“我归则复其旧矣。”
(六)毛亨:“葍,恶菜也。”
(七)严粲:“苏氏曰:‘特,匹也’。今曰:新特,谓新亲也。”
林伯桐:“新特,犹言新匹耳。”
(八)朱熹:“言尔之不思旧姻,而求新匹也,虽实不以彼之富而厌我之贫,亦祗以其新而异于故耳。”

注 音
芾fei吠 樗chu初 蓫zhu逐 畐fu福

《诗经》-《我行其野》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菖。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只以异。

 朱熹《诗集传》评此诗云:“民适异国,依其婚姻而不见恤,故作此诗”。但“民”是指弃妇还是赘婿,说法不一,此处只用弃妇一说。弃妇诗是《诗经》中的一个类型,《卫风·氓》为其代表作,诗较长,详细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恋爱、结婚、遭受虐待、最后被弃的经历。本诗对内容有所压缩,只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回家在途中的愤懑心情和反抗心理,而略去了前面的诸多细节,故建议读者读此诗可与《氓》诗对照,以便加深对诗的理解。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二句简洁明了,然而却向我们交代了人物、地点、时间。“樗”,木名,即臭椿树。“蔽芾”为草木初生貌。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走着我们的女主人公,路边的臭椿树上刚刚长出嫩芽,可见时令正值初春。春天是万物萌发的美好季节,花木丛中,诗人却只选择了刚刚萌发的臭椿树来描写,让人读后感到迷惑,因为臭椿本是古人心目中的恶木,然而接着往下看,答案即在其中。“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很明显,这种特殊的选择是与诗人的心境相联系的。为了完婚,主人公来到丈夫家,与其共同生活,然而婚后却被抛弃,无奈只得自己回娘家去。有了这样的遭遇,尽管周围春光中的百花争奇斗艳、百般红紫,诗人也无心欣赏流连。但看到了臭椿这一恶木,却使诗人想起了负心抛弃自己品行丑恶的前夫,负心郎比恶木更要丑恶。在后二章中,诗人所采的是“蓫”和“亶”, 二者均是草名, 蓫, 又叫羊蹄菜, 形状象萝卜; 葍, 又名小旋花。朱熹《诗集传》均以之为“恶菜也”。可见本诗在景物描写上,选取景物是根据诗人主观感情的需要并移情于物,物、人两相映衬。恶木恶菜不仅与诗人悲伤怨愤的心情相联系,而且又恰是负心汉丑恶思想品质之比。
 也许和《卫风·氓》中的“氓”一样,弃妇的丈夫在婚前对弃妇百般殷勤,信誓旦旦,但婚后却将之抛弃:“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只以异”。尽管他不是贪图“新特”的富有,但其仍是见异思迁,二三其德,为此,诗人在头两章的末尾二次道出:“复我邦家”、“言归斯复”,表示自己要与负心郎决绝,一刀两断,态度坚定、果断,弃妇的反抗精神在此得以充分表现,读后确实令人深感痛快。但这里还应指出的是,在这种反抗的背后却有难言的悲哀,即弃妇归家后的命运如何?等待她的是否也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见《卫风·氓》) 呢?

诗词《我行其野》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注释】 ①蔽芾(bi fu庇扶):欧阳修《诗本义》:“蔽者,蔽风日也。芾,盛貌。”樗(chu初):臭椿。木质不佳,逢灾年,其叶可以充饥。联系第二、三章言蓫言葍,三物皆可充饥而非美食,说明弃夫行在田野,生活艰难。旧解樗为恶木,以恶木象征遇恶人,亦备一说。②言:发语词。就尔居:到你家同居。就,趋、到、向。③不我畜:不畜我。畜,养、爱。复:返、回家。④蓫(zhu竹):羊蹄菜。俗称羊舌菜。茎红,有似萝卜,煮为茹,滑而不美。《毛传》:“蓫,恶菜也。” ⑤就尔宿:义同就尔居。⑥言归斯复:归、复,皆指回家。言、斯,皆助词。⑦葍(fu扶):多年生蔓草,又名小旋花、面根藤儿,地下茎可煮食,有甜味。《毛传》:“葍,恶菜也。” ⑧旧姻:旧夫。《说文》:“姻,婿家也。”新特:新夫。古语称公牛为特,因而妻称夫为特。⑨成:借为“诚”,诚然。不以富:不是因为嫌贫爱富,不是因为财富问题。祇:只。以异:因为有了异心。
 
 【译文】 行在野间意快快,那边臭椿叶正旺。因我与你结婚姻,才来你家居同房。既然你不把我养,我自坚决回家乡! 行在野间意懊恼,顺手采些羊蹄草。因我与你结婚姻,才来你家宿同好。既然你不把我养,我自回家百事了! 行在野间意不宁,顺手采些面根藤。不思旧姻恩情重,求来新婿自虚荣。诚然不是为穷富,喜新厌旧心中病!
 
 【集评】 清·方玉润:“右《我行其野》三章,章六句。说见前篇,而词较迫,以人愈亲而情愈见其薄耳。”(《诗经原始》卷之十)
 清·王先谦:“愚案,《笺》谓仲春樗生,是也,但此女(改男字好)行野之所见非嘉木,所采亦非嘉卉。言外意,自含蓄不尽。”(《诗三家义集疏》卷十六)
 今·郑振铎:“‘昏姻之故,言就而居’,这不明明的说着‘入赘’的事么?……赘婿之不为人所重,古今如一。”(《中国俗文学史》,作家出版社)
 今·陈子展:“龚橙《诗本谊》,尝独指出《小雅》自《黄鸟》、《我行其野》、至《谷风》、《蓼莪》……《何草不黄》凡十二篇,皆为‘西周民风’,其说大致可信。”(《诗经直解》卷十八,复旦大学出版社)
 
 【总案】 此篇同《黄鸟》一样,也是一首弃夫诗。一个被赶出的赘婿,走在回家路上,唱出满腔愤懑。此篇咏弃夫,比《黄鸟》更明显,只看“求尔新特”(特即丈夫)一句,就够了。《诗序》解此诗:“《我行其野》,刺宣王也。”此话太笼统。《毛传》解释云:“刺其不正嫁娶之教,而有荒政,多淫昏之俗。”《郑笺》再引申之:“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婚。弃其旧姻而相怨。”这都扯得太远,且硬指宣王事时,更无明证。《诗集传》解此诗:“民适异国,依其昏姻而不见收恤,故作此诗。”这话基本不误,只因说得不明显,未能引起注意。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指明:“‘昏姻之故,言就尔居’,这不明明的说着‘入赘’的事吗?”诗三章,章六句,章式基本齐整,皆敷陈而直言之。《诗集传》注三章:“赋也。”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

〔原文〕
我行其野,
蔽芾其樗。
昏姻之故,
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
复我邦家。
(樗、故、居、家,鱼部。)
我行其野,
言采其蓫。(齐韩蓫作蓄。)
昏姻之故,
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
言归斯复。
(蓫、宿、畜、复,幽部。)
我行其野,
言采其葍。
不思旧姻,(鲁思作惟,姻作
求尔新特。因。)
成不以富,
亦祇以异。
(葍、特、异,之部。)
〔译文〕
我在郊外独行,臭椿枝叶长满树。因为成婚的缘故,才和你一起居住。你却不喜欢我,我就回到家里去。
我在郊外独行,采摘路旁的蓫草。因为成婚的缘故,才到你处同住。你却不爱我,我就回到娘家住。
我在郊外独行,采摘路边的葍草。我也不顾旧日情份,追求新的匹配。不是为了他多么富有,只因为你见异思迁变了心!
〔评介〕
《我行其野》,三章,章六句。关于此诗的主旨,《诗序》说: “刺宣王也。”毛《传》云:“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婚,弃其旧姻而相怨。”(从陈奂《诗毛氏传疏》本。各本将此十九字窜入《笺》语中。)郑《笺》云: “刺其不正嫁娶之数,而有荒政,多淫婚之俗。”以上各说,具体阐释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对了解此诗颇有益处。今人多视此诗为弃妇诗,弃妇抒发被见异思迁的丈夫遗弃的怨愤之情。
诗的首章、第二章内容相同,写弃妇被弃之后,归家途中的内心悲愤。首章以“蔽芾其樗”起兴,第二章以 “言采其蓫”起兴。“樗”、“蓫 ”,毛《传》释为恶木、恶草。王先谦谓: “此女行野之所见非嘉木,所采亦非嘉卉,言外意,自含蓄不尽。”(《诗三家义集疏》)所谓“言外意”当指那无情无义的丈夫即如恶木、恶草一样令人憎恶。此亦兴亦比也。而 “昏姻之故,言就而居”,“昏姻之故,言就而宿”,则是一再声明婚姻的正当、合礼,如不是丈夫变心——“尔不我畜”,不可能出现“复我邦家”、“言归斯复”这样的婚姻悲剧的。首章、第二章两次强调“尔不我畜”,痛恨负心汉的斥责、怨愤之情溢于言表。第三章仍以“言采其葍”——采摘恶木为起兴,意同首章、第二章。接下来,“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是正确阐释此诗的关键诗句。据《尔雅·释亲》,“姻”指婿家,“婚”指妇家。“特”,配偶,此指男性而非女性,即《诗经·鄘风 · 柏舟》之 “实维我特” 之“特”。周振甫先生根据这种解释,把《我行其野》视为“弃夫诗”而非“弃妇诗”,是对“不思旧姻”四句的一种误解。我们认为,上述词语的训释是正确的,许多译本把这四句诗译为:“不念旧妻太狠心,追求新配真可恶。并非她家比我富,是你异心相辜负。”(程俊英《诗经译注》)是不妥当的。这“卒章言己将不念旧情,别求新偶,以示报复。……尔,当训彼。求尔新特,非责人,乃自道,报复之恨词耳。千载而下,读其诗者,犹闻其愤怒之声。此章旧解皆有未审。”(陈子展《诗经直解》卷十八)周先生“弃夫”诗之说,仍然把“求尔新特”理解为“责人”语,此亦“未审”之一例。
这首诗颇有“国风”的风味。其一,善用比兴,“蔽芾其樗”,“言采其蓫”,“言采其葍”,皆比兴也。其二,采用重章迭句,首章、第二章尤其明显。陈子展先生就把此篇与《黄鸟》看作“皆似《国风》中歌谣形式之诗”。龚橙《诗本谊》,曾指出 《小雅》 自 《黄鸟》、《我行其野》,至《谷风》、《蓼莪》、《都人士》、《采绿》、《隰桑》、《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凡十二篇,皆为“西周民风”,大致可信。

☚ 黄鸟   斯干 ☛
000002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