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在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和管理权责的一项根本制度。它是处理各级政府财权、财力划分关系的基本制度,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利、范围和责任。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它是财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依据和保证。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兼顾中央与地方利益;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国家预算的分级和组成、国家预算管理权责和收支划分等,其中预算收支的划分,是一个关系到中央、地方集权和分权程度的重大问题,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包括中央级预算、省级预算、市级预算、县级预算和乡级预算五个级次。为了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必须既要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明确地方的职权范围。中央的统一领导主要指全国范围内的财政方针、政策、制度等必须由中央统一制定。地方的主要权责是对本地区总预算的统筹安排权、地方性财税法规的制定权以及负责组织本地区预算收支平衡的责任。在中央与地方各级预算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收入划分上,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全面安排。在支出划分上,要坚持财权与事权统一的原则。凡属于中央管辖的企事业支出,就列入中央预算; 属于地方管辖的企事业支出,就列入地方预算。在收支关系上,坚持收支挂钩、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把地方安排的支出与其他完成的收入结合起来,多收多支,少收少支,充分调动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中央逐步下放财权的预算管理体制,中央统一领导下地方掌握较大财权的体制。建国以来,我国预算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和完善,选择过多种体制形式。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需要,并借鉴世界各国实行预算管理体制的经验,我国于1994年实行新的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 ☚ 我国的预算法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