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工业
工业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国家具有管理工业的职能,宏观控制和管理工业生产。我国工业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❶工业发展速度快,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1949年工业总产值仅为140亿元,到1989年已达22,017亿元,增长了157.3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89年的77.1%。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到1989年全民所有制工业累计基本建设投资额达7790.95亿元,工业的几种主要产品如钢、煤、石油、发电量、水泥、棉布、彩电的产量已进入世界前列。
❷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门类。建国以前,工业部门残缺不全,重工业比重非常小,1949年重工业总产值仅占当时工农业总产值的7.9%,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26.4%,国内需要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以及许多工业消费品都要依赖进口,建国后填补传统工业空白,发展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目前,统计上的标准分类共有工业行业40个;工业企业数在50万个以上。
❸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旧中国工业门类残缺,不成体系,能够独立制造的产品很少,尤其是机械工业,绝大部分是修配型的,工业技术水平低下。现在,我国工业已拥有大批具现代水平的产品、技术装备和加工工业。新的工业部门不断建立起来,石油化工、电子、原子能、宇航工业等高科技工业部门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一些工业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的行列。
❹工业布局趋于合理。改变了旧中国绝大部分工业分布于沿海一带,内地很多地方基本上无工业可言,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国后在内地建设了大批工业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相当规模的工业生产能力。目前,除西藏外,所有地区工业总产值都高于农业总产值。
❺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大军。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4.8%。但我国的工业发展仍存在差异性。工业技术在先进基础上存在多层次性,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内地则稍逊一筹。工业生产、经营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特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我国的工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工业,国内外条件和工业所处实际阶段决定了工业的发展任务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主要工业产量将进入世界前列。在工业带动下,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科学文化事业将得到发展繁荣,以此增强国民经济基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