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是世界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之一。我国民族众多的特点早就引起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视,解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 “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一个是西北、一个是西南。”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61页)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其中的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3%,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由于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比重很小,所以在我国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从人口数量上看,很不平衡,不仅汉族和少数民族十分悬殊,各少数民族之间相差也很大。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0万以上的只有一个壮族,其余人口都在10000万以下,其中高山 (不含台湾高山族)、俄罗斯、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保安等9个民族的人口在1万以下。从地域上看,分布格局很复杂。少数民族的人口在全国所占比例虽小,但是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从全国来看,汉族主要分部在内地各省、市,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各省、区。但各民族分布地区的区划并不是整齐的,界线也不是分明的,而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杂居或者交错居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少数民族居民、就是在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方,也大都是多个民族杂居或交错聚居; 另一方面,汉族居民遍布全国,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汉族居民,有的地方汉族居民还占多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各民族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 “汉族离开了少数民族不行、少数民族离开了汉族也不行”。(《中国少数民族》1991年第5期,第8页)各民族相互依存、彼此互助、共同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民族关系特点,邓小平在1980年针对新疆提出的 《关于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关系的八点建议》中的 “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 这一句话,作了明确批示: “我赞成这一句话。” 我国少数民族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众多的民族分布在21000多公里的漫长的国境线上,同十几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毗邻,有2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
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很早就以汉族为中心,不断发展和结成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而不可分的联系,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文化。从经济方面说,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各民族就在生产方式、社会分工和交换、生产技术等各个领域相互影响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落后的地区和民族,大大推动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这一方面,汉族起着主导的作用。从文化方面说,虽然汉族文化仍占着主流,但是各少数民族在音乐、舞蹈、医药、文学、建筑等方面的优秀成果,也多为汉族人民所吸收,从而丰富了汉族的文化生活; 同时,汉族文化的深远影响也一直推动着各少数民族文明的进步。这样,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就熔铸成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从政治方面说,我国早已建立和长期保持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并且常常为反对国内外反动统治而共同进行斗争。从而保卫、巩固和发展了国家的统一。总之,“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统一巩固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 (《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71页)

☚ 民族问题   正确处理民族矛盾 ☛
000005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