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成都平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成都平原

四川省最大的平原,中国著名的平原。位于四川盆地龙泉山以西,故又称川西平原或盆西平原。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在断裂下陷的基础上,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8个冲积扇相连而成的复合冲积扇形平原,其堆积物厚度在300米以上。其中以岷江、湔江和石亭江所形成的三个扇最大最完整。平原海拔750米~450米,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一般坡度3‰~11‰,水系呈纺锤状,河渠纵横,分支交错,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农业十分发达。早在公元前250多年,蜀郡守李冰带领人民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引丰富的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使之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成都平原

中国西南地区第1大平原,又称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主要由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等5条江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北接龙门山,南到峨眉山,西临茶坪山,东至龙泉山。在103°~104°42′E,29°31′~31°50′N之间,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斜长约300km,东西斜宽60~100km,总面积约2.3万km2。狭义的平原系指成都市及德阳市的部分面积,主要指都江堰(原灌县)、绵竹、邛崃等3市及罗江、金堂、新津等3县边境所包围的地区,由岷、沱2江与支流冲积的平原,面积约8000km2。成都平原一般海拔450~750m。平原气候1月均温6℃,7月最热月12~26℃,一般年降水量1000~1800mm。

成都平原

047 成都平原

四川省西部平原。又称川西平原。位于龙泉山、邛崃山、神仙桥山、熊坡山之间。系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组成的山麓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约600米,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都江堰位于其上。土壤肥沃,河渠纵横,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盛产稻、麦、棉、丝、甘蔗、油菜籽,被称为“天府之国”。主要城市有成都等。

☚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平原 ☛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Chengdu pingyuan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又称川西平原。成都平原西北起自灌县附近的神仙桥,东至金堂附近的龙泉山,南至新津县城附近的熊坡山。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80公里,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是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成都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积成的,海拔600米左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公元前250年,劳动人民就在此兴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平原上土地肥沃,河川网织,灌溉便利,人口稠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稻、油菜籽、蚕丝、甘蔗的产区,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 江淮平原   河套平原 ☛

成都平原

又称“川西平原”,当地称“川西坝子”。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面积9100平方公里。平原河渠纵横,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号称“天府之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江堰在此平原上。

成都平原

亦称“川西平原”。在四川盆地西部。面积约9100平方千米,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河渠密布,素有“天府”之称。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

又称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在成都地堑的基础上,由绵远河、石亭江、湔江、岷江、西河、斜河和南河冲积扇共同组成的复合冲积扇平原。平原呈东北向延伸,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向东南微倾,平均坡降约4‰,平均海拔500~600米。在多个冲积扇之间及其边沿,有扇间河和扇缘河分布,水系格式十分复杂。根据形态和物质差异,复合冲积扇平原可由扇顶锥和下部冲积扇平原两部分组成。扇顶锥的地面坡度较大,约为1%,切割较显著,砾石层接近地表;下部冲积平原广阔平坦,一般无切割现象,第四纪松散沉积层深厚,大邑附近最厚可达400米。成都平原土肥水丰,气候适宜,又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之利,自古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有“天府之国”美誉。

☚ 南阳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
000008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