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成都体育学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成都体育学院Chengdu Tiyu Xueyuan前身是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学院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系、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以及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附属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和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等。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中医学专业(原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原武术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面),有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科、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向同等学历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并可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成都体育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多项重点科研课题,有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并获得国家体育事业贡献奖、奥运会科技攻关奖、成人教育质量奖等奖项。成都体育学院的在校教职人员和学生在武术、艺术体操、跆拳道、举重、软式网球、击剑及篮球等项目上,共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30余枚。学院代表四川省参加第6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共获得金牌11枚。成都体育学院编辑、发行的中文期刊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教育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国家体委直属高等体育院校,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专门学校。在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前身为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42年建立; 1950年改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 1954年3月西南师范学院体育科的一部分和贵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并入,成立西南体育学院; 1957年改为现名。占地26.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有中外文藏书30余万册,各种报刊1000余种。设有研究生部、体育教育系、运动系、运动医学系、成人教育部及附属竞技体校、武术运动学校。有博士点1个 (体育史学),硕士点7个 (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运动生物力学、武术理论与方法、体育史学)。教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45人,正、副教授近150人,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50余人。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400余人,本、专科函授生780余人,竞技体校学生100余人,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28人。历年毕业本、专科和中专学生共2万余人,博士、硕士生100余人。科学研究卓有成效。中医骨伤科和武术曾被贺龙元帅誉为 “两枝花”,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运动生物力学、武术理论与方法、体育史学连续被评为国家体委系统的重点学科,体操、田径、体育理论、运动生物力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在体育科学界有较大影响。办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1978年以来出版体育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100多部,各种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150多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40余项。参加全国性比赛获金牌60余枚,50余人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体育系和体育科研机构建立有人员互访进修、合作研究、资料交换等学术交流关系。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体院路,邻近武侯祠。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1954年建立,国家体委直属院校。设有体育、运动医学等3个系、4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生专业。还有成人教育部和竞技体育学校。在校学生2300余人,专任教师26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近100人,国际裁判38人。设有体育史、运动医学研究所及7个研究室。图书馆藏书27万余册。有排球、篮球、体操、艺术体操、乒乓球、武术、击剑等训练馆和10多个室外训练场,新建有体育中心实验室和体育康复中心。 ☚ 四川轻化工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