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戈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戈雅》《戈雅》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德国作家孚希特万格(1884—1958)的历史传记小说。小说以18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在1793年至1806年间的生活为素材,描写了画家由不愿过问政治到自觉地投身于人民之中的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戈雅出生于农民家庭,由于他的绘画才能,使他成为一名宫廷画师,得到国王和王后的恩宠,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会,过着非常优裕的生活。在一次晚会上,他认识了国内第一贵妇人阿尔巴女公爵,并对她产生了爱情。戈雅虽然为了自己能出入宫廷而不敢轻易得罪首相,但为了救出自由党领袖约斐拉诺斯,他却将自己的情妇让给首相,换取了约斐拉诺斯的自由。戈雅和自由党人的关系被教会视为“异端”之举,并两次被传列席宗教法庭的审判受“教育”,惨无人道的宗教刑罚使戈雅受到巨大的震动,这些令人惊心动魄的宗教迫害场面给了他以创作素材,《贫乡斗牛图》等五幅作品就是表现这种迷信和愚昧的残酷场面的。戈雅在与阿尔巴女公爵的交往中,发现她是个虚伪、自私、骄横纵欲的人,戈雅为自己受了骗而旧病复发。经过痛苦的挣扎,终于和虚伪的上流社会一刀两断。此后,戈雅游历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故乡,朋友、亲人的话使他深受感动,更坚定了他回到人民中去的决心。可是,他的亲人和朋友不断地去世,戈雅也逐渐老了。他在晚年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把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人和事,用天才的画笔表现了出来。例如最后的《狂想图》、《是时候了!》等都是这一类杰作。 作者在严格遵照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了近代心理分析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戈雅,生动地描写了戈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再加上作者对戈雅绘画作品的独到评价,使得小说更与一般小说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通过戈雅的思想转变过程,说明了艺术与政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面对复杂的社会斗争,艺术家必须对时代和社会负责。 小说在结构上也独具特色。作者除了生动地再现小说主人公生活时代的风土人情之外,还运用常见的西班牙小说的独特风格;在每一章结尾时都以一首古朴粗犷的诗为结尾,使这部小说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具有浓郁的“西班牙味”。 戈雅 戈雅1746—1828GeyaF·J·Goya西班牙画家,近代现实主义艺术的奠基人之一。生于萨拉果沙州的凡德特多斯镇。14岁学画,20岁为躲避宗教的迫害逃亡到马德里,在此研究了委拉斯凯兹等人作品。60年代末曾去意大利游学。1771年回到西班牙,接受教堂制作壁画和为宫廷设计挂毯等工作。1775年作为宫廷画家而功成名就。他的创作中既有达官贵人的肖像画,也有数量可观的描绘人民生活的作品,明亮的色彩、和谐的色调,显示出新的风格面貌。如《着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1793年后,其画风大变。他在大量的油画、素描、版画作品中,将亲眼目睹统治者的昏庸和社会的腐败,毫不掩饰地揭露出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动乱,控诉了入侵者的罪行,歌颂了人民的英勇斗争,但与此同时也流露出他愤世嫉俗的悲观和失望。晚年移居法国波尔多。戈雅的艺术对欧洲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美术影响巨大。油画代表作品有《查理四世一家》、《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见彩色图版)、《卖牛奶的姑娘》,版画集 《战争的灾难》等。 ☚ 安格尔 透纳 ☛ 戈雅1746—1828Francisco Jose de Goya y Lucientes西班牙画家。曾研习过一些名家的作品。1780年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任宫廷画家。由于对西班牙统治者的不满,1824年辞去宫廷职位,侨居法国至逝世。创作多反映国内矛盾和暴露社会黑暗,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和朴实有力的现实主义风格。对欧洲19世纪绘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开创了欧洲现代绘画的新纪元。 戈雅 戈雅1746—1828Goya,Francisco西班牙油画家和版画家,曾为皇家织造厂作壁毯设计,1785年成为皇家美术院院士,后任宫廷画家。早期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如《瓷器市场》、《马德里五月的狂欢节》等。18世纪90年代以后,他以对现实更尖锐、更深刻的观察创作了一系列揭示人物内心和反映社会矛盾斗争的作品。铜版组画《狂想曲》有力地讽刺了西班牙封建专制制度的残暴和腐败。享有盛名的油画《1808年5月2日》和《1808年5月3日》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抨击了拿破仑侵略军的残酷行为。晚年流亡法国,代表作有《汲水女》、《穿衣的马哈》等。他对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拉斐尔前派 乌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