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慎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慎到约前395—前315

战国时思想家。即慎子,赵国人。齐宣王,湣王时,与鄒衍、淳于髡、环渊、接子、田骈等号称齐之“稷下先生”。曾一度为太子傅。本学黄老道德之术,其学说以“齐万物”、“贵势”为出发点,强调法制。主张“以道变法,因法重势”。认为立法的要义在于统一人心,为人君的要善于利用人们的感情,从利害关系上讲清用法的必要性,使事无大小皆断于法,如果人君不能“以道变法”,就不能要求臣民“以死守法”、“以力役法”,君主应发挥权力,“抱法”、“处势”,使臣民“守法”、“役法”。著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著录四十二篇,列入法家。至宋《崇文总目》中作三十七篇,大部分已散佚,仅存五篇;清人钱熙祚、严可均从《群书治要》中辑出两篇,其书增为七篇。世传《慎子内外篇》(《四部丛刊本》)系伪作。

慎到shèn dào

〖名词〗
人名。战国时法家,赵国人(1)。《送孟东野序》: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用他们的主张表达。

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

战国中期法家“势治”派主要代表人物。赵国人。《史记》称其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是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对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史记》说慎到著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慎子》四十二篇,今已亡佚,残存《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七篇及一些佚文。其法学观点主要有(1)尚法论:治理国家必须“事断于法”,实行“法治”。国君利用法律进行绝治,即便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比没有法律而依靠君主“身治”要好得多。原因在于:法律如同尺寸权衡一样,具有规范性特点,利用法律,可以防止“奸巧诈伪”;从本质上说法律是“立公义”的,具有公正性和平等性,在法律面前不分亲疏尊卑,一视同仁;从法律的作用上看,法是“定分止争”的最好工具。法律不可轻易改变,只有君主有权立法和改法。君主治国,要用“法治”而不用“身治”;(2)势治论:慎到在法家学派中以重“势”著称。慎到认为,重“势”是为了尚法,而尚法又必须重“势”。君主要想实行法治,必须掌握能使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的权势,只有权重位尊,才能令行禁止。君主身处势位,推行法治,遵从“无为而治”即可治理好天下。慎到无论尚法,还是重“势”,都是从其公私观来立论的,他主张“立法为公”,反对释法行私。这使得慎到尚法重势思想有一定法理学意义。

慎到约前395——前315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赵国人。他曾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是法家中的重要理论家。他坚决主张 “法治”,认为“治国无其法则乱”。为实行“法治”,他要求尊君和尚法。他认为,君主必须“权重位尊”,牢牢掌握驾御臣下的权势。君主有了权势,就能“令则行,禁则止”;没有权势,即使贤智如尧,老百姓也不会听从。他在法家中以重“势”著称。在重“势”的同时,他又“尚法”。他认为,法是衡量是非功过的最高最公平的标准。他说: “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正)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辨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 (钱熙祚 《守山阁丛书》引 《慎子》佚文)。他把 “法”和道家所主张的 “道” 同等看待。道家认为人君在“道”面前只能 “唯道是从”、“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君在法面前也应“事断于法”、“无为而治”,君主和臣下都必须“任法”、“守法”、“唯法所在”。他著有《慎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著录42篇,今存 “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七篇及一些佚文。

慎到

即“慎子”。

慎到

040 慎到

战国时思想家。曾在齐国稷下学宫游学。主张“齐万物以为首”,把万物齐一放在首位。并从“弃知去己”的道家宇宙观出发,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的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事无大小,一断于法。强调“抱法”“势治”,反对“尚贤”,认为只有“权重位尊”,才能“全行禁止”,把君主的权势看作实行法治的力量。

☚ 申不害   孟轲 ☛

慎到

126 慎到约前395—前315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赵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后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对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其法律思想以尚法重势为主,强调尊君尚法,主张“民一于君”,“弃知去己”,以法治代替人治;强调重“势”,提出 “势”治思想,主张君主应“权重位尊”,认为“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位势足以屈贤矣。”其“势”治思想被韩非吸收并加以发展,成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重要来源之一。其著作有《慎子》42篇,已散佚。今存《慎子》7篇,系后人伪作。

☚ 孟轲   申不害 ☛

慎到

021 慎到

既重法,又重“势”。他反对“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的心治,强调“大君任法而弗躬”的法治。他把“势”即君主的权力看作治国、实行法制的必要条件。指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任贤者。”慎到以道家无为、因任自然的思想论证其法治理论。他说:“天道因则大,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他认为,人人都为自己,这是人情、自然;这正是君主实行赏罚,任用法治的“天道”根据。他由此得出了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结论,认为君主只要 “抱法处势”,就可以 “无为而治天下”。

☚ 墨翟   商鞅 ☛

慎到

014 慎到

战国思想家。赵人。早年学黄老道德之术。齐宣王时,曾与彭蒙、宋钘、尹文同在稷下学宫游学。负有盛名,受上大夫之禄。齐湣王末年(前284年)离齐至韩,为韩大夫。《庄子·天下篇》把他与彭蒙、田骈等辩者同归于道家思想的名辩系统。主张“齐万物以为首”,认为“天道因则大,化则细”,注意从一般性的范畴概念到个别性的具体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主张据名法观念以论名分、名守,要求“取听于上”“取从于俗”。认为:“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辩之极者,知辩果不足以喻物,故讷。勇之极者,知勇果不足以胜物,故怯”。这种思想与老子的曲全枉直的观念是一致的。著有《慎子》,《史记》载有12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42篇。现仅有7篇。另有《慎子内外篇》,系明人伪作。

☚ 杨朱   尸佼 ☛

慎到约前395—前315

对法理学颇有造诣的先秦法家。名慎子,赵国人。早年学黄老道德之术,曾在齐国稷下讲学。重视法治,反对人治。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公私观,“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强调势治,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有了权和法,君主就可以“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法律思想为韩非所吸收并加以发展。所著《慎子》,现残存七篇。


慎到

战国时法家。哲学上,主张“齐万物以为首”,提出“弃知去己”,听任自然。参见“法学”中的“慎到”。

慎到

慎到约前395——约前315

赵国人,战国时法家。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当时各学派争论学术思想的地方)讲学,负有盛名。他从“弃知去己”的观点出发,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慎子·君人》)的法家政治思想。《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崇文总目》作37篇,已失传,现仅存7篇。内容从“贵势”和“齐万物”思想出发,提出了法治的主张。另外有《慎子内外篇》,系伪作。

☚ 公孙龙   商鞅 ☛
慎到

慎到约前395—约前315

稷下学者,黄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战国中期赵国(今山西省)人。早年学黄老道德之术,主张因任自然,“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对于自身则“弃知去已而缘不得已”:“謑髁(xi ke)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不师知虑,不知前后”,“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名之曰“块不失道”。(《庄子·天下》)。时人批评为“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同上)。其后,则“尚法”“重势”,认为“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慎子·威德》)“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殊罚矣,怨之所由生也”;主张“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慎子·君人》)他要以法“齐天下之动”,是“至公大定之制”。《慎子逸文》)而法之所行,又有赖于“势”,“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慎之·威德》)为治之有借于权势,犹海行之“有舟”,陆行之“有车”。其杂“道”“法”于一体,人称“道法家”;由于“道”与“法”的内在矛盾,荀卿又批评他“尚法而无法”(《荀子·非十二子》)。慎到之著述,《史记》言“著十二论”《孟荀列传》,《汉书·艺文志》著录四十二篇,多散失。

☚ 慎子   慎独 ☛

慎到前395—前315

战国时法家。赵国人。曾为齐稷下先生。《庄子·天下》篇把他与彭蒙、田骈并列。他主张“弃知去己”、“任法而不任贤”,重法治不重人治,兼讲“势”治。认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著作《慎子》早佚,现存明慎懋赏本是托名之作。

慎到约前395—前315

战国时思想家。赵国人,齐宣王时在稷下讲学,到齐湣王末年离开。著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慎子》四十二篇,现仅存残本五篇。他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主张国君无为,依法而治。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他认为君长以道变法,有司以死守法,百姓以力役法。要做到“官不亲私,法不遗爱”。慎到更突出“势”要国君充分运用其权势,推行法治,以加强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