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慈燈寺 慈燈寺 cídēngsì 座落於内蒙古呼和浩特舊城東南隅。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建,十年(公元1732年)改今名。乾隆間重修。原有殿宇三重,今皆毁圮,唯餘寺北金剛座舍利寳塔。參見本類“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寳塔”。參閱張鼎彝《綏乘·古蹟考·寺廟》、民國《歸綏縣志·神教志·寺廟》。 慈灯寺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康乐街南。蒙古语名“塔布·斯普尔罕”,即五塔寺。清雍正五年(1727),崇福寺(小召)喇嘛阳察察尔济呼毕勒罕任呼和浩特副札萨克喇嘛时,年班赴京,奏请建立此寺。十年(1732),清廷赐名慈灯寺,并为崇福寺下寺。全寺建筑包括殿宇3层,殿后“金刚座舍利宝塔”1座。金刚座为1拱门方形的高台,台上簇立方形的慈灯5塔。台高7.86米,中间1塔高8.56米。塔身均以雕刻涂釉的琉璃砖砌成。金刚座后面影壁中心嵌一石雕的六道轮回图和一块刻工精致的蒙文天文图,皆为名贵的遗物。乾隆年间曾重修五塔,雕佛像。殿宇早倾圯。光绪十二年(1886)后,只有“金刚座舍利塔”独存。塔门上方有蒙、汉、藏三种文字的匾额。解放后已重加修整,添筑围墙,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