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慈湖遗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慈湖遗书

 诗文集。十八卷,又续集二卷。南宋杨简撰。初刊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
 杨简,字敬仲。生于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卒于宋宝庆二年(1226年)。慈溪人(今属浙江省)。致仕归乡后在慈湖筑室居住,故后世学者称之慈湖先生。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居官二年,大兴教育,后任乐平知县,擢国子博士,旋因庆元党禁废黜家居,官至宝谟阁学士,太中大夫。师承陆九渊,著述甚多,遗世有《慈湖遗书》十八卷及续集二卷、《慈湖诗传》二十卷,《慈湖易传》二十卷。
 是书前六卷为杂文及诗,七至十六卷为家记,以语录体例杂录论经史治道之说,十七卷为先训,末卷为钱时所撰行状及真德秀跋。续集为杂文一卷及《孔子间居集》一卷。《遗书·己易》篇通过解《易》阐述了杨简世界观,他认为:“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认为客观世界是从主观意识或“性命”派生出来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我“性命”之中所固有的。《诗解序》一篇又认为人性本善,因意生则失心失道为恶,“人心本正,起而为意而后昏,不起不昏”,这就清除了陆九渊心学中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或物我之间的对立,单纯用主观的“意”来解释人性。《绝四记》一篇通过对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解释,发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主张保持心体寂然不动,不假外求,不由外得,使“心”、“意”范畴接近于佛学,说明杨简援佛入儒,并将陆九渊心学向唯我主义发展,其后学张扬此说,把他当作禅宗祖师,故后人说杨简有坏陆学之教。
 在教育上,主张先读孔子之书,等心通德纯之后才能观子史之书;指出“人之大患在于自满,而以己为贤,故终其身学无所成”,集中谈论学习要不尚空谈,切实有用;在德育方法上,提出“毋意,无念”的修养方法,反对人的意念活动,认为“无思无虑是谓道心”、“吾心即道,不可更求”,也渗透着其唯心主义精神。
 版本有:明嘉靖四年秦钺刻本,乃明秦钺、周广重辑本,非宋时旧本,有陈洪谟序,周广后序;明嘉靖秦钺刻清杨泰亨校本,今存十八卷,其卷九、十八配清抄本;明嘉靖十二年克复书斋杨氏刻本;明万历刻本,有叶景葵跋;清光绪抄本,清杨泰亨、冯可镛校;还有光绪年间抄本《慈湖先生遗书二十卷补编》并跋,冯可镛校,不分卷。是书收入《四库全书》(抄本,影印本,缩印本)及《四明丛书》第四集(民国二十五年张氏约园刊,据明嘉靖秦钺刻本、冯氏稿本。)其中《四明丛书》版辑录内容最为丰富,含续集、补编及民国学者张寿镛所辑《附录》,凡二十二卷。
慈湖遗书

慈湖遗书

18卷,《续集》2卷,宋杨简撰。该集收赋6篇:《广居赋》、《南园赋》、《东山赋》、《蛙乐赋》、《月赋》、《心画赋》等。其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嘉靖秦钺刊本、明刊20卷本、明嘉靖乙酉刊18卷本等。

☚ 罗鄂州小集   省斋集 ☛

慈湖遗书

诗文集。南宋杨简(1140—1225)撰。十八卷,续集二卷。简字敬仲,慈溪(今属浙江)人。乾道五年进士。知乐平县,有政绩,民呼“杨父”。召为国子监博士,后以宝谟阁学士、太中大夫致仕。谥文元,学者称慈湖先生。著有《易传》、《诗传》、《五诰解》等。此编见于《书录解题》止三卷,疑先有三卷初本,后又裒辑诸编共成今本,仍总以“遗书”名之。前五卷为各体杂文,卷六为赋、诗,七至十六卷为《家纪》,皆杂论经史治道之说,十七卷《纪先训》,十八卷乃钱时行状及真德秀跋。续集为杂文一卷,《孔子闲居解》一卷。杨氏论经自有深邃,而论治世之道,不免有迂阔处。诗作非其所长,少有佳作。有《四库全书》本。

《慈湖遗书》ci hu yi shu

Remaining Writings of Cihu→杨简(Yang Ji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