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感通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感通寺

 

(明)杨慎


 岳麓苍山半, 波涛黑水分①。
 传灯留圣制②,演梵听华云③。
 壁古仙苔见, 泉香瑞草闻。
 花宫三十六④, 一一远人群。


 【题解】
 感通寺一名荡山寺,在大理旧城南约5公里的圣应峰麓山。峰峦环顾,林壑幽深,为南诏古刹之一。黄元荡《荡山志略》:“荡山主寺,汉时摩腾、竺法兰由天竺人中国时建。唐李成眉重修,蒙氏僧波罗更茸之,迨元修于段苴实,至明修于黔国公,嘉靖间又修于御史李中溪。”嘉靖九年杨慎游大理,曾寓此寺20余日,撰《转注古音略》,并题寺额“海光寺”。此诗即作于当时,描写感通寺胜景及因之联想到的一些历史故事。
 【注释】
 ①岳麓:感通寺在苍山圣应峰麓,诗称“岳麓”,是因为南诏王阁罗凤于唐大历时改号大理国,自称日东王,封“五岳四渎”,以点苍山为中岳,禄劝州北乌龙山为东岳,丽江西玉龙山为北岳,永昌高黎贡山为西岳,景东蒙乐山为北岳(见杨慎《云南山川记》)。②黑水:此当指洱海。程大昌《演繁露》以西洱河贯叶榆泽为古黑水,叶榆泽即洱海。《蛮书》以丽水合弥诺水为黑水,即今漾濞江,弥若水即弥次河,即洱水上游,下游入澜沧江,故又有称澜沧江为黑水。②此句原注: “感通寺有僧无极者,洪武中率僧众归附朝京, (太祖朱元璋)御制十六诗送之还。诗云: ‘众僧经通佛,旨语皆华云。’华云,华言也。”无极回大理,拓地建寺,增至三十六院。传灯,本谓佛法受授如灯火传照,其明转多,此处借指世传赐诗,奉为法宝。圣制,御制。指明太祖所撰之诗。③演梵:即演唱佛偈。④花宫:即寺院。唐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隔高墙钟漏稀。”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感通寺
感通寺  gǎntōngsì

亦稱“蕩山寺”。座落於雲南大理縣城南聖應峰麓。東漢時建。唐乾寧三年(公元896年)重修。民國時已因兵燹毁。寺原有上、中、下三院,今僅存其一。民國《雲南通志·寺觀三·大理府》:“感通寺,一名蕩山寺,在城南聖應峰之半。中有三十六院。漢時摩騰、竺法蘭由天竺入中國時建,甚宏麓。(雍正志)唐李成眉重建。乾寧三年蒙氏僧趙波羅更葺之。(大理府志)……兵燹毁。(大理縣採訪)”。

感通寺

感通寺

位于市西北点苍山圣应峰南麓、莫残溪北岸。又名荡山寺。《大理县志稿》载,寺始建于东汉,几度兴废,至明初渐盛。一度有寺庵三十六院,被誉为苍洱诸大寺之最。明太祖朱元璋曾赐诗勒石殿前。至清初,仍称“西南胜览无双寺,苍洱驰名第一山”。“半山佛寺郁嵯峨,树色溪声云气多”,感通寺历来是名士文人喜游之地。担当、杨慎、李元阳、徐霞客等都曾留连驻游,留下了不少风流墨迹。该寺高僧无极曾向朱元璋进贡茶花、名马;明学者杨慎曾在寺中“写韵楼”著《转注古音略》;明末清初诗人、书画家唐泰于明亡后愤然入寺为僧(法名普和,人称担当和尚),徐霞客曾赞其诗、画、书得董其昌三昧。寺有楹联写此盛况:“奇花龙马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民间至今流传着龙女花、波罗岩、白虎墩、神通坡等有关该寺的美丽神话故事。寺今仅存一院,已修葺辟建为旅游景点。寺侧原有担当墓塔,今仅存塔铭于寺。

☚ 观音堂   太和城遗址及南诏德化碑 ☛
000056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