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
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又名感染性精神病,是由病毒、细菌、原虫、立克次体、寄生虫等引起急性感染性疾病时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不包括脑部感染的精神障碍。常见的感染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肺炎、猩红热、白喉、布氏杆菌病、风湿病、败血症、流感、腮腺炎、麻疹、水痘、天花、风疹、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和疟疾等。发病机理为:
❶毒素。病毒、细菌的毒素对脑细胞直接损害,以及使脑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造成脑充血。
❷代谢产物蓄积。由于代谢亢进,使中间代谢产物在脑内贮留可引起代谢障碍。
❸发热、消耗与衰竭。由于高热和大量出汗招致缺钠、体力消耗、衰竭、营养缺乏等。
❹脑水肿和缺氧。脑组织可有暂时形态改变引起水肿和缺氧。各种感染时的精神障碍大同小异,急性期以意识障碍最多,如嗜睡、朦胧、昏睡、谵妄、精神错乱、昏迷等。在体温未上升或症状未充分发展前出现的谵妄称为初期谵妄,多见于流感、伤寒等初期; 发热性谵妄为体温达39℃以上时出现的谵妄; 虚脱性谵妄为体温下降后出现的谵妄。偶而在急性期可见幻觉状态或躁狂抑郁状态。后期表现为脑衰弱症状群,即虚弱状态、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和Korsakov综合征、遗忘症等。有些患者在急性期向后期过渡时出现假性痴呆幻觉、妄想等过渡症状群。
兹将较常见的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简述于下。
伤寒伴发的精神障碍 伤寒是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由于起病较慢、病程较长,产生精神障碍的机会较多,估计为10%左右。初期谵妄和发热性谵妄较其他感染性疾病多见。部分病人在意识障碍恢复后可出现具有迫害内容的幻听、短暂的躁狂状态或较持久的遗忘症。
副伤寒伴发的精神障碍 副伤寒病原体虽与伤寒不同,但精神障碍基本相似。且其精神障碍发生频度也几乎相同,但症状较轻。
百日咳伴发的精神障碍 百日咳患者可在痉挛性咳嗽时出现谵妄状态。重症患者可能发生持久的智能障碍。本病可能并发脑炎、颅内出血、瘫痪、癫痫、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
风湿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前驱症状为急躁、易怒、兴奋不安等。以后可发生初期谵妄和发热性谵妄等意识障碍,也可出现类木僵状态。少数病人可呈较持久的幻觉妄想状态,类似精神分裂症。上述情况多在感染后2~5周发生。
肺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多数为高热谵妄,老年人及有并发症者尤易发生。原先有肺功能不全者,在肺炎时可出现情绪欣快、近事记忆障碍、定向不全和虚构状态。部分病人可发生短暂而片断的视幻觉和被迫害妄想。精神症状一般毋需特殊处理。
破伤风伴发的精神障碍 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引起。患者呈抑郁状态,表现为迟钝、寡言、少动、缺乏主动性。意识障碍以嗜睡为主。伴有肌张力增高和抽搐发作等。
败血症伴发的精神障碍 常以意识障碍最明显,如嗜睡、朦胧、错乱、谵妄等,多在高热时发生。少数病人意识障碍不明显,呈幻觉状态,以视幻觉为主,并可伴有错觉。
流行性感冒伴发的精神障碍 由于流感病毒对脑有很大亲和性,因而发生精神障碍者颇多。国外文献报告,竟高达30%。但我国报告的例数并不多。精神障碍有:
❶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谵妄,多在高热2~5天后或热退后出现。
❷幻觉状态。以幻视为多。
❸抑郁状态。常伴有轻度意识障碍,有人认为,抑郁状态为流感的特殊性精神障碍。
❹神经衰弱症状群,多见于年老体弱者。
狂犬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在兴奋前期为急躁、烦闷、不安等;发热时为焦虑、声光过敏、恐水、谵妄、幻觉等;在兴奋期有喊叫、哭泣、兴奋、躁动等表现。在后期可出现人格改变和痴呆等。
流行性出血热伴发的精神障碍 其发生率约为30%。发病机理可能与病毒感染和高热有关。毒素和高热使脑部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造成脑充血和脑水肿。低血压与电解质紊乱可促使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加剧。精神症状中以意识障碍为最多见,占90%,如嗜睡、昏睡、昏迷、朦胧、谵妄、错乱等,多在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出现。多尿期则少见。此外,可见兴奋状态和幻觉妄想状态。偶而在后期可见假性痴呆症状。神经症状有痉挛发作、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颅内和眼底出血等,常见于低血压期和少尿期。精神障碍的特点为:起病较急,病程短促,一般3~5天,意识障碍容易波动、反复。
斑疹伤寒伴发的精神障碍 前驱期为焦虑、烦闷、抑郁等;继之出现意识障碍,朦胧、谵妄、错乱或昏迷等; 少数病人有幻觉错觉,忘想较少见,个别患者呈先兴奋后出现抑郁的躁狂抑郁状态。重症患者则发生遗忘症和痴呆等。
疟疾伴发的精神障碍 以恶性疟疾伴发精神障碍居多,往往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初发的患者。精神障碍以谵妄状态为多,常呈发热性谵妄或虚脱性谵妄状态,有的发生昏迷,部分病人在谵妄之后发生短暂的木僵状态,亦有表现为抑郁状态或妄想状态的。可有抽搐发作或脑膜刺激征。
急性感染性精神障碍的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即病因治疗。其次调整电解质的紊乱、保持心血管的功能、补给营养和水分、给予脑代谢促进剂等。精神障碍的对症处理,控制兴奋、幻觉、妄想、谵妄和错乱状态,可用安定、苯巴比妥钠、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口服或注射。对儿童、老年、体弱和衰竭的患者应用剂量不能太大。
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associated with infectious disease
亦称“感染性精神病”,指急慢性感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脑外感染如流行性感冒、肺炎、猩红热、白喉、败血症、麻疹、水痘、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细菌性痢疾等伴发的精神障碍,属于症状性精神病范畴;另一类是感染病变直接涉及脑内组织,属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感染性精神病的发生机制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病原体的性质及毒素强度、作用速度和时间,感染引起的机体代谢异常,脑组织的水肿、出血、缺氧,体温升高和机体的消耗衰竭等,均可成为精神障碍的致病因素;而个体素质、年龄、健康状态等也是发病的基础条件。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在急性期多表现为意识障碍,恢复期出现虚弱状态。中老年人在急性感染后有时出现遗忘症。儿童在严重感染后可有人格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