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感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感怀文征明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文征明初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本无游宦之意。宁王宸濠慕其名,礼聘之,辞不就。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当时他已接近五十岁,三年后即辞归。这首诗是他待诏翰林时自嘲之作。 “三十年来麋鹿踪”一句概括了征明前半生浪迹江湖的生活。苏轼贬黄州作《赤壁赋》云“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这种生活虽不富贵,但有淡泊自甘,闲适自在之乐。“若为老去入樊笼”一句则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矛盾。一方面他已经应试得官职,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强加,说明诗人入世出仕之心未泯;另一方面他又感到若有所失,想起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田园居》)那种解脱羁绊的快乐,自己倒象是和他背道而驰似的。显然,待诏翰林的征明,这时已是悔恨代替了如意。觉得“老去入樊笼”,是办了一件错事,弄得前功尽弃。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二句以景语承上句抒慨,其间融入了两个故事。一是春秋时范蠡的事,他在灭吴之后,功成身退。乃乘扁舟,入五湖,隐姓埋名,过悠闲生活。(事见《史记》及《吴越春秋》)“五湖”“扁舟”语出于此。一是晋人张翰事,他为官于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家乡吴中美味,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而归。“万里秋风”语出于此。两事一正用,一反用,意为:本来梦想如范蠡泛舟五湖一样潇洒度日,谁知道为名爵所羁,落得秋风万里,两鬓萧瑟。可见这一联全是虚拟之景。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二句继续写悔恨的心情和不称意的处境。是全诗警策所在。“远志”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名义颇寓豪情,而其实只是一种“小草”,本无在山出山的区别。诗人用《世说新语》郝隆名言巧妙地将此物名实分属,写作“远志出山成小草。”就综合了“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这两种意思,意言一念之差,可以使一个人的名节受到很大亏损。“神鱼失水困沙虫”,与俗语“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同义。即在庸俗势力的包围下,高尚也就没有用武之地。这两句既有对上层社会的厌恶,也有对个人失策的反省。当然是有感而发的,读者不难想象,文征明待诏翰林的处境,比李白待诏翰林时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公车”是汉代的官署,臣民上书和被征召,均由公车接待。《史记·滑稽列传》载,东方朔初入长安,于公车上书,后官至太中大夫。东方在朝廷也不顺心,他自称避世金马门,多以诙谐调笑自遣。而诗人以白首待诏,似又不能如东方自寻开心,故末句云云。 读竟全篇,读者不难猜想,文征明在应试求职之前,曾对步入仕途有过较良好的愿望,是抱着试一试的机会主义态度。殊不知官场比他所想要复杂得多,他便很快地失望了。这时已有进退失据之感。正是这种矛盾尴尬的状况,使他写成这篇言志感怀之作。诗中多用昔人故事,只因情与境会,故信手拈来,皆成妙谛。 感怀gǎnhuái〈动〉有所感动而引起怀念:感怀诗│感怀身世。 感怀gǎn huái动词。有所感触地怀念,多用于褒义。 感怀gǎn huái有所感触:此或咏叹一人,或~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五·113)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自去俯栏垂泪。(七六·1873) 感怀有感于心怀。王粲《吊夷齐文》:“心於悒而~,意惆怅而不平。” 怀念 怀念想(想忆) 思(思眷;思怀;念思;抱思;遗思) 眷(眷想;眷怀;眷念;眷慕) 怀(怀恋;怀思;怀想) 悢悢 遗念 省念 作念 恋念 记念 想慕 孺慕 另见:感念 思念 挂念 思慕 悼念 回忆 ☚ 怀念 各种怀念 ☛ 表达思想 表达思想表达一定的思想、道理:载道 ☚ 用言语表达 表达意思 ☛ 感触 感触感概 枨触 另见:接触 引起 影响 思想1 情绪感动 尽情 ☚ 各种情感 尽情 ☛ 感怀gǎn huái伤心。《西厢记》本二折四:“知音者芳心自懂,~~者断肠悲痛。” 感怀recalling with emo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