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过剩
指解释活动中语言负载的意义暂时出现饱和状态。如果作出其他解释,就会破坏一定语言环境中语义的确定性,这正是对语言有限蕴含的反映。由此将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一旦语言失去它被使用时的环境,语言原先的确定含意便模糊起来,出现了由于时间与环境改变而产生的新意义,溢出原有含义的界限。这部分随历史时间流动形成的新的意义,已不是原来的语言含义所能容纳的,这就出现了意义过剩的现象。比如,“茁壮成长”这一词本是指禾苗生长状态,如果指少年儿童的成长状态时就增加了新的含义,这就产生了意义过剩。在宣传与解释活动中,运用语言往往可能脱离某些固有的语言环境,使含义发生变化,阐发新意,或歪曲原意,都是意义过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