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惊惶失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
因为害怕而心慌意乱,不知怎么办才好。

【色彩】
含贬义。

【近义】
惊恐万状︱人心惶惶︱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反义】
泰然处之︱指挥若定︱从容不迫。

【造句】
 ❍ 敌人还在蒙头大睡呢,听到枪炮声,纷纷起来,个个~。
 ❍ ~的吴近芳只是在屋子里打圈圈,想不出好办法。
 ❍ 大家被巨大的爆炸声吓得~。

【正音】
“惶”不念作“慌”huāng。

惊惶失措

惊慌惶恐,不知所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唐代李百药《北齐书·完晖业传》: “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惊惶”,惊慌;“失措”,举止失常。《后汉书·黄香传》:“承诏惊惶,不知所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遂造寝室,告于襄公。襄公惊惶无措。”

惊惶失措

南北朝时,北魏景穆皇帝有个玄孙,叫元晖业。年轻时,行为不检点,常和强盗、盗贼来往。年纪渐大后,一改过去的作风,广泛涉猎经史,常常提笔写文章。对元晖业以后的行为,史书评论他“为人慷慨有志节”。
魏宗室还有一人叫元韶,是魏孝庄帝的侄子,软弱没有骨气。北齐灭魏后,齐神武帝将原魏孝武帝的皇后嫁给他,魏皇室许多珍宝随皇后落到他家,后来,元韶就将玉玺献给了齐皇。齐文宣帝曾经剃掉元韶的胡须,将他装扮成女人讥笑他,他也默默承受。一次,元晖业随文宣帝到晋阳,在宫门外遇见元韶,忍不住骂他:“你比不上一个老太婆,竟把玉玺送人!为什么不打碎它!我说这话,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是你又能挨得几时呢?”文宣帝听到元晖业说的话,马上下旨杀掉元晖业,同时被杀的还有魏太武帝的孙子元孝友。临刑时,孝友吓得惊惶失措,而元晖业神色自若,从容就死。
元韶委曲求全,也没有好结果,元晖业死后八年,元韶与元氏其他十九家一起幽禁在京城地牢中,不给饮食,活活饿死。
后来,“惊慌失措”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惊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

惊惶失措jīnɡ huánɡ shī cuò

【释义】惊慌、害怕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惊惶:???? ???.
失措:??? ?? ???.
???? ??? ?? ?? ???.
【例句】他发现钱包遗失了,一时惊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 ???? ??? ?? ???? ???? ?? ?? ???.
【近义词】张皇失措 大惊失色
【反义词】从容不迫 泰然自若

惊惶失措jīnɡ huánɡ shī cuò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恐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巴金《春》三〇:“蕙忽然醒了,于是开始喘气,先前的种种病象完全发出来了。众人~,商量许久,便要觉新去请祝医官。”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变式〕惊惶无措 惊慌失措
〔近义〕惊恐万状
〔反义〕安之若素 镇定自如 泰然自若
〔连用〕呆若木鸡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惊慌失措;惊惶失措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失措:举动失去常态,想不出一点办法。
出处 《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举例 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他,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
反义 神态自若

处之泰然chǔ zhī tài rán

泰然自若 从容不迫
tai ran zi ruo cong rong bu po
无动于衷
wu dong yu zhong
【处之泰然】 形容遇事相当镇定。又指对事毫不在乎。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也作“泰然处之”。
【泰然自若】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情况紧急时还是非常镇静。
【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镇静沉着。语本《庄子·秋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无动于衷】 内心一点没受到感动。指对应该注意、关心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也作“无动于中。”
说明:“处之泰然”在“遇事镇定”意义上与“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构成同义关系。在“对事毫不在乎”意义上与“无动于衷”构成同义关系。
﹝例﹞ 我的答数对的少而错的多,那是不消说的。如我存心撒烂污,那也可以处之泰然,但是我却很认真,所以心里格外地难过。(韬奋:《经历》) 他抬眼看了看周副主席,只见周副主席泰然自若,双眼看着前方,迈着平稳的步子向前走着。(苏叔阳:《大地的儿子》)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唐弢:《琐忆》) 刚到单位时,什么都不习惯,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一板正经的面孔、谨小慎微的交谈,每月到会计那儿去领工资。日子久了,便也处之泰然了。(黄蓓佳:《穿过开阔地》)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焦昆忍不住地说:“老冯,你听听!人家要停工待料了,你们却无动于衷!”(李云德:《沸腾的群山》)
惊惶失措
jing huang shi cuo
【惊惶失措】 内心惊慌,举止失去常态。又作“惊惶无措”。
﹝例﹞ 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晖业传》) 当时罗元帅吓得面如土色,众将官目瞪口呆,叔宝惊惶无措。(清·无名氏:《说唐》)

惊惶失措huánɡ shī cuò

失措:举动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惧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例〕树林里突然一声枪响,树枝上的鸟儿都~地飞走了。
【辨析】见“仓皇失措”“惊慌失措”。
【提示】“措”不能写作“错”。含贬义。多作谓语、定语。

惊惶失措jīnɡhuánɡ-shīcuò

惊惶:惊慌。失措:举动失常,不知怎么做。惊恐慌张,不知该怎么办。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见“惊慌失措”。

惊惶失措jīnɡ huánɡ shī cuò

失措: 举止失去常态。惊恐慌乱,举止失态。巴金《春》:“蕙忽然醒了,于是开始喘气,先前的种种病象完全发出来了。众人~,商量许久,便要觉新去请祝医官。”
◆ 也作惊慌失措

惊惶失措jing huang shi cuo

惊惶:害怕而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因惊慌害怕而不知所措。形容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也作】惊慌失措
【近】张皇失措惶恐不安
【反】若无其事神态自若

XX3T【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吓得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办。惊惶:惊慌。失措:举动失去常态。

惊惶失措jīnghuáng-shīcuò

〔述补〕 惊慌不安,不知所措。钱钟书《围城》3:“收发处给他一封电报,他~,险以为苏小姐的死信,有准会打电报来呢?”
△ 贬义。常用于写人吓得心神不定,举止慌乱。
【近义】六神无主 手忙脚乱 仓皇失措
〖反义〗从容不迫 行若无事 应付自如。
也作“惊慌失措”、“惊慌无措”、“惊惶无措”。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即由于内心惊慌,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慌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样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