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悬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悬案xuán'àn长期拖延没有了结的案件或问题 悬案xuán’àn❶ 〈名〉没有解决的案件:一桩历史悬案。 定案;悬案○定案dìng àn(名)已经作最后结论的案件:这已经是~了。 ●悬案xuán àn(名)尚没有解决的案件:多年的~|虽几经调查,证据仍然不足,只好作为~。 做决定 做决定决断 诀断 下意 定论 作决定 另见:决断 决定 确定 评定 ☚ 审定 决定的程度 ☛ 问题 问题问头 问端 另见:矛盾 题目 解决 解答 ☚ 问题 题目 ☛ 未了结的案件 未了结的案件久悬未决的案:悬案 ☚ 刑事案件 冤假错案 ☛ 悬案xuán àn长期拖延,未能解决的案件。《清会典事例·刑部》:“~~难稽。” 悬案又称“疑案”。确有犯罪事实发生,但拖延很久尚未查明犯罪人;或者证明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但又有相当的证据说明被告人有重大犯罪嫌疑的案件。对悬案的处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原则。封建专制国家的刑事诉讼实行“有罪推定”,对悬案采取“罪疑从有”的原则。罪证不足而又怀疑被告人犯罪的,按有罪论。中世纪德、法等专制国家中,刑事判决分为有罪判决、无罪判决和存疑判决。存疑判决实际上是变相的有罪判决。罪疑从有的原则明文规定在我国封建立法中,如唐律关于“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的规定即是例证。资产阶级提出“无罪推定”原则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有罪推定:任何人,当他在未被证明有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对被告人是否有罪、罪行轻重不能肯定时,应作出有利被告人的结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彻底摒弃有罪推定,但也没有确认无罪推定原则,而是实行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必须客观、全面地收集能够证实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的各种证据;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不得对被告人定罪并处以刑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2条、第99条、第108条和第122条的规定,遇到罪证不足的“悬案”时,案件如在侦查阶段,应继续侦查;如果被告人在押,而法定羁押期限届满,案件事实仍不能查证属实的,应将被告人释放,并继续侦查;案件如在起诉阶段,可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者由检察机关自行侦查;案件如在审判阶段,可退回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或者由法院自行调查。总之,虽有相当证据说明被告人有重大犯罪嫌疑,但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不应对被告人定罪判刑,而应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或调查。一旦掌握了必要的证据,只要没有超过追诉时效期限,即可依法重新提起诉讼。在罪证不足的情况下,因有重大嫌疑而将被告人久押不决,或者作出有罪判决,即使予以从轻判处,都是违法的。 悬案unsettled question(/issue) 悬案❶pending case; unsettled law ca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