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告御状
唐僧不听悟空的几番劝阻,执意要救金鼻白毛老鼠精变化的一青年女子,在镇海禅林寺,妖精使金蝉脱壳之计摆脱悟空,将唐僧摄到陷空山无底洞,逼迫成亲。悟空两番变化,才将师父救回。不料妖精故伎重演,再次将唐僧摄去,不见踪迹。悟空在洞中搜寻到妖精供的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之牌位、香炉,写了状纸,到灵霄宝殿状告李天王父子纵女成精、摄陷入口之罪。围绕告状,悟空与太白金星、李天王父子演出了一幕妙趣横生、令人捧腹的艺术小品。
悟空大闹天宫时,李靖奉命征讨,屡战屡败,因而一直恼恨悟空。今闻悟空御前状告自己,怒气冲冲,反控悟空诬告,不顾金星劝止,命巨灵神等将悟空绑起,取出砍妖刀,要砍下猴头。悟空胸有成竹,全然不惧,采用后发制人之术,听任索绑绳缠,坦然受刀。哪吒点明妖精来龙去脉后,李天王醒悟,欲为悟空松绑,悟空却放起刁了,打滚撒赖,不让松绑,定要连绳抬去面见玉帝。悟空这一着委实厉害,若果然照此办理,李靖则犯有两重难以铙恕的大罪:欺君、抗旨,无疑会受严厉制裁。李靖无奈,只得转求金星说情,方挽回局面,随悟空下界降妖。
在这幕小品中,悟空与李长庚的性格刻划得非常鲜明,人物关系矛盾冲突也描写得十分清楚细致。悟空告御状,并郑重其事地写了状纸,既表现了悟空对天宫重臣纵女下界为妖陷害师父的恼怒心理和睥睨一切的胆略,又显得颇为滑稽可笑,这个一向蔑视天庭、不遵法规的猴子,居然也煞有介事地告起状来了。在被李靖索绑刀砍之时,悟空断定自己先输后赢,稳操胜券,因而神态安祥、泰然自若。李靖意识到自己莽撞,欲为其松绑时,悟空又现出狡狯刁顽,调皮泼赖之相,而这同动物界猴子的自然属性又极为相似毕肖,不仅不会损害悟空的形象,反而显示出他的顽皮可爱。尔后李长庚以打官司须花费时日,救师父不应耽搁为由相劝时,悟空又表现得宽容大度,得理铙人。几个层次,分别描写了悟空性格的几个不同侧面。从而高度艺术化地再现了这个集神、人、猴三位于一体的典型形象。其次,李长庚这个形象也写得非常成功。他奉旨带悟空来到云楼官见李天王,见李靖捆绑悟空,他极力劝阻;而听了李靖一番似乎有理的辩词,又埋怨悟空告状欠斟酌;哪吒说明真相,李靖自觉理亏,求他说情时,他一方面指出责任在李靖,且行事过于鲁莽,同时又说悟空是有名的赖皮;之后又对悟空好言相劝,陈以利害打动了悟空,谈笑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被化解得灰飞烟灭。作者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温和善良、善于排忧解难、息事宁人而又圆滑世故,老谋深算、八面玲珑、能言善辩的天宫老臣的形象。作者赋予李长庚以现实社会封建官吏的鲜明的色彩和特征,他的身上,无疑有着较为浓重的清官廉吏的影子。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性格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他没有多大的神通。却有一副长于揣度对方心理的大脑,一双善于察言观色的眼睛和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在李天王与悟空剑拔弩张的紧张对峙中,他巧妙地保持着与双方关系的平衡。他的每一句话都极有分寸,既使一方可以接受,又不使另一方恼恨生嗔;他既象个温良忠厚的长者,又象个巧言令色的说客;既是穿针引线的串场角色,还是推动矛盾冲突转化的关键人物。他那委婉的词令,使得尴尬紧张的局面逐渐松弛和缓; 他的出色的调解,导致出一个合理圆满皆大欢喜的结局。因而,他是一个十分逗人喜爱的人物形象。此外李天王父子的形象也各有生动之处,李靖的前倨而后恭和哪吒的诚实稳重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难看出,本节文字中最成功、最有成就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对话描写。人们不能不惊叹,吴承恩对对话艺术的掌握和运用已臻化境,信笔而出,随心所欲,娴熟圆润,炉火纯青。情节的叙述交待,冲突的发展转化,以及人物的个性特征、感情色彩、心理动作、情绪变化全都在对话中得以充分的表现,且完全融汇在一起。例如,冲突平缓下来后,金星松了一口气,提出吃盅茶再去见驾。悟空本意怕耽误救师父,却说: “你吃他的茶,受他的私,卖放犯人,轻慢圣旨,你得何罪?”金星连忙说: “不吃茶! 不吃茶! 连我也赖将起来了! 李天王,快走! 快走! ”这样的对话诙谐风趣之至,极富幽默感,如闻如见,呼之欲出,两人的音容笑貌栩栩然如在目前矣。如此生动跳脱的对话,即使在执神话小说牛耳的本书中也不多见,尤其是太白金星,整个事件中,除对话外竟不置一词,他的一切全都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呈现出来的。这样的对话描写,诚为小说艺术宝库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