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恶露不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恶露不绝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一般产后恶露持续二至三周应完全排尽。如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持续淋沥不断则属病态,称之恶露不绝。多因产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瘀阻冲任,新血不安;或因营阴耗损,虚热内生,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气虚者症见恶露色淡,质清稀,量多,兼见面色苍白,懒言,小腹空坠。治宜补气摄血,方用举元煎加减;余血未尽者,恶露量少,淋沥涩滞不爽,色紫暗有块,伴有小腹疼痛,治宜化瘀止血,方用当归益母汤加减 (当归、川芎、益母草,炮姜,延胡索,红花);血热者,恶露量多,色红,质稠黏,有臭味等,面色潮红,治宜养阴清热,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减(白芍、续断、旱莲草、阿胶、黄芩、生地、乌贼骨、黄柏)。 恶露不绝病证名。见《妇人良方》。《肘后方》称恶露不止,《诸病源候论》称恶露不尽。妇女产后,恶露淋漓不断,其原因不外气虚、血瘀、血热三者。气虚不能摄血者,证现面色淡黄,腹部空坠感而不痛。血瘀停留腹内者,症现小腹疼痛拒按,面色紫暗,恶露挟有血块。血热妄行者,症现颜面潮红、口舌干燥、恶露粘稠有异臭。 恶露不绝病症名。指产后二三周,恶露仍淋漓不断。多由气虚下陷,或热扰冲任,或瘀血内阻,胞衣不下而致冲任不固引起。恶露色淡红,量多质稀,无臭气为气虚,治宜补气摄血;色红或紫,质粘,臭秽为血热,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色紫黯有块为血瘀,治宜活血化瘀。 恶露不绝èlùbùjué病症名。见《妇人良方》卷二十。又名恶露不止( 《肘后方》)、恶露不尽( 《诸病源候论》)。多因产后气虚失摄, 冲任不固, 或余血未尽, 或感寒凉,败血瘀阻冲任, 或营阴耗损, 虚热内生, 热扰冲任, 迫血下行所致。气虚者, 恶露色淡, 质清稀, 量多, 兼见面色苍白、懒言、小腹空坠, 宜补气摄血, 用举元煎加减。余血未尽者, 恶露量少, 淋漓涩滞不爽, 色紫暗有块, 伴有小腹疼痛, 宜化瘀止血, 用当归益母汤(当归、川芎、益母草、炮姜、元胡、红花) 加减。血热者, 症见量多, 色红, 质黏臭, 面色潮红, 脉细数, 宜养阴清热止血, 用保阴煎加减。 恶露不绝 恶露不绝产后恶露持续二十天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恶露不绝”,也称“恶露不尽”。见于《诸病源候论》。本病若迁延日久,渐成虚劳,或致生他病。恶露不绝之病源,大抵有三:一是气虚不能收摄;二是淤血不尽,新血难安;三是怒火伤肝,血失所藏。治疗当辨其寒、热、虚、实,注意恶露色、质、气味之变化。如恶露色淡,腹无所苦,属虚。恶露色黯有块,腹痛拒按,属实。恶露色红质稠而臭,是为有热。应遵循虚者补之,留者攻之,热者清之的原则,分别施治。 ☚ 产后呕吐 产后腹痛 ☛ 恶露不绝è lù bù juélochiorrhea;lochiorrhagia; persistent lochi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