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恕谷后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恕谷后集

 文集。十三卷。清李塨撰。初刊于撰者生前。(撰者事迹参见“《颜李丛书》”条)
 该集收录李塨平生所撰序、记、书、传、墓志铭等,反映其生平及思想的各个方面。其中一些篇幅集中地反映了撰者对宋明理学的否定态度,以为自周敦颐以“主敬”立教以来,程、朱、陆、王继承之,将白昼静坐、息念观空的方式来求得存心立本,这是古代圣人并没有提倡过的,这种作法类似佛道的参禅入定,属于异端而不应为儒者所学习。同时又批评理学家的执理自是、唯理是尊的倾向,以为其“惟穷理是之,离事言理,又无质据。认理自强,遂好武断。”这不过而是一种捕风捉影,或只懂得做章句文章,弃绝礼乐、兵农、官职、地理、人事、治革等实在的事情。与之相反,撰者提出了自己的三物观,即“以仁义礼智而为德,子臣弟友王伦而为行,礼乐兵农而为艺。”概而论之,普天下之物没有能出于这三者的,而“格物”也没有可以超出这三者之外的。谈及与之关涉的体用问题,撰者以为“体”之为“体”,正在于它能“用”,无用即不成其体,故所谓“体,即具用也;用,用其体也。乃后儒曰:‘有有体无用’,是谓人有手足而持行也,则痿手废足,不可言体矣。又曰‘有有用无体’,是谓人能持行而无手足也,不知以何者持行乎?无此事矣。”以此而考察历史,从《虞书》、《周礼》、《学记》中看,古代的圣人都是因天性而成德行、道人伦、著礼乐的,虽然本之于天,但每事都必习于学,一般人幼学以此,壮行以此。但到后来,儒者进入了歧途,以至江河日下,舍弃事功而只专笺注传经,到了宋儒,则又处处谈性,人人论天,将礼乐、兵农、执射等当作“末务”,形成了“人材日萎、气运日消”的局面。故此,撰者极力推崇颜元,以为其得孔学真传,提倡事功于先,而自己则以发扬颜元之学为己任,欲使之“相衍递遭,以至无穷。”
 该书有同治年间《畿辅丛书》本、光绪初年《颜李遗书》本、民国四存学会《颜李丛书》本,入《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

恕谷后集

文集。清李塨(1659—1733)撰。十三卷。塨字恕谷,号刚主(一作字刚主、号恕谷),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康熙举人,年六十为通州学政,旋以病告归。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毛奇龄论乐律。著有《周易传注》、《李氏学乐录》、《小学稽业》等。作者自弃康熙四十二年前规仿欧、苏诸家之作,而惟存其后,故名后集。此集成于雍正四年(1726),约十七万余字,分序二卷,记一卷,书三卷,传、墓志铭表、哀辞、赞论、答、考、杂著各一卷。收文一百六十五篇。作者初学唐宋八家,后受法于王昆绳,始有志于秦汉之作,而益求导其源于六经。发明颜学精蕴,尤为详尽,论学书甚具,并自撰年谱。从事传注,旁收博引,雄洁奥化不名一家。其文主识议,恢宏奇异,与慈溪姜西溟齐名。原刻十卷,后又续刻三卷。有《畿辅丛书·李恕谷遗书》光绪五年(1879)定州王氏校刻本、民国二年(1913)铅印本、民国十二年铅印《颜李丛书》本。

恕谷后集

十卷。《续刻》三卷。清李塨(1659—1733)撰。清初思想家,直隶蠡县(今河北省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官至通州学正。李塨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毛奇龄论乐律。本集是其所作的古文集,此集初刻仅十卷,后又续刻三卷。前有门人阎镐序,称“恕谷”是“自名其里”。《后集》,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前诸作均放弃,惟存“其后焉者”。本集第一篇为《医黄家夏序》,后有题说。“此王昆绳改本也。恕谷初学八大家,昆绳言当家秦汉章法订此。恕谷后谓唐宋不如秦汉,秦汉不如六经,于文法一家圣经,题曰后集云云。”四库馆臣评其文说:“,根柢仍出于八大家,但开合断续不守常规,不同于明朝以来学欧曾以求纡余曼衍为长。”李塨天分本高,其学自成一家,反对宋明理学空谈性命,以讲求经世致用,改良封建制度为主旨。然而负气求胜,其文有时失之粗豪,少古人淳穆之气。有 《畿辅丛书》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