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总供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总供给zǒng gōng jǐсовокýпное предложéние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总需求”的对称,一个经济(或国家)中各企业所愿意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它取决于该经济中可供利用的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和价格水平等因素。由于总供给等于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或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最终去向来衡量总供给的数量,即总供给包括:消费、储蓄和政府税收三个主要项目。通过比较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可以判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化趋向: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会引发生产能力的浪费和失业,国民收入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能够促使国民收入的向上调整,但会引起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只有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才能实现国民收入的均衡稳定增长。参见“总需求”条。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宏观经济分析中使用的概念。“总需求”的对称。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财货和土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等指标来表示总供给的价值。 总供给“总需求”的对称。一个国家的生产者依据一定的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愿意生产出来并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水平相对于总需求水平而言,它代表一个国家满足总需求水平的总产出能力的大小。其事后指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水平来衡量。在资源约束型经济中,总供给水平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中,总需求水平则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在短期内,总供给或总需求都可能出现过大的现象。当总供给过大时,会出现通货紧缩、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等负面症状,短期内需要采取措施刺激总需求;当总需求过大时,会出现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等负面症状,短期内就需要采取措施抑制总需求。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任务是协调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使其基本平衡。 总供给 总供给一个国家的生产者依据一定的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愿意生产出来并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在资源约束型经济中,总供给水平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中,总需求水平则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 总需求 消费需求 ☛ 总供给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总需求”的对称。经济中能用于满足总需求的产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总供给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与劳务和进口的物品与劳务。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中进行短期分析时,假设总供给是可以适应总需求而无限增加的。参见“总需求”、“总供给曲线”。 ☚ 总需求 收入-支出模型 ☛ 总供给 总供给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的商品和劳务的产出能力。西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一般地,整个社会某一时期提供的总产出即该时期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也即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的总和。(参见“总需求”) ☚ 总需求 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