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怨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怨思

埋怨,懷念。班固《西都賦序》:“西土耆老,咸懷怨思。”

《怨思》

 


 贤士穷而隐处兮, 贤良的人处困境受穷苦,
 廉方正而不容。 廉洁正直行为世上难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① 子胥规劝吴上没得好死,
 比干忠而剖心。② 比干忠心耿耿却被剖心.
 子推自割而饲君兮,③ 子推割自己的肉救国君,
 德日忘而怨深。 恩德逐渐被忘怨恨加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 行为清白却被诬蔑为黑,
 荆棘聚而成林。 荆棘聚满朝廷已经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 香草江离抛在穷街陋巷,
 蒺藜蔓乎东厢 刺丛恶草长在宫殿华堂。
 贤者蔽而不见兮 贤臣受到排挤难见君主,
 谗谀进而相朋。 奸臣受到重用结为朋党。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 猫头鹰成群飞进来鸣叫,
 凤皇飞而高翔。 凤凰只能离开高高飞翔。
 愿一往而径逝兮, 想见一见君王我就远去,
 道壅绝而不通。 但是道路阻绝不能通行。


 

(黄寿祺、梅桐生译)


 
 【注】①子胥: 伍子胥; 靡躯: (死后)找不到躯体。②比干: 殷纣王时贤臣。伍子胥与比干事己见屈原《九章·涉江》。③子推: 介子推,事已见屈原 《九章·惜往日》。
 
 《怨思》是《七谏》组诗中最短的一首诗,通篇集中在一个 “怨”字上。但这里的 “怨”不是个人身世之幽怨,而是对国事、对朝廷政治深广的怨愤。它集中表现了屈原性格、形象中批判的一面,反抗的一面,而这正是屈原性格中最有价值的一面。当然,它也展示了东方朔本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全诗带有一种政论性。一开始的两句便写出黑暗政治的基本特征:贤良方正之士处境困顿险恶。这两句仿佛是政论的论点,也是 “怨”之所由生,可以说是统摄全诗的。何以证明这个论点呢?诗歌以下便引历史以为据: 吴国的伍子胥,殷商的比干,晋国的介子推,不都是忠心耿耿地效忠君国的么?可他们有谁被君王所知、为君王所用、得到好下场呢?但这里与其说是在谈历史,不如说是在刺现实,历史人物在这里是具有一种隐喻义的,即当今子胥 、比干、子推似的正直之士都被摧残打击。这种历史和现实的重合,仿佛是在告诉读者,此种状况是古已有之,而于今尤为酷烈。“行明白而曰黑”以下,则用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去形象地描绘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的不同境况:善鸟芳草或被弃、或远翔;恶禽臭物或喧嚣、或滋蔓。诗歌在这种象征性的虚的描写中,又插入两句实写“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虚实相生,虚为实的象征,实为虚的注脚。从内容上讲,这是前面部分的深入与扩大。诗歌最后两句,进而抒写主人公自身的悲剧性处境: 多想再见一次君王,献上最后一次忠言,这以后即便高飞远引也心甘。然而通向国君的道路已被小人堵塞,这最后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这两句,使诗题的“怨”字有了更深的涵义。
 这是一首典型的政治抒情诗,它的主旨可以借用《史记·屈贾列传》的一句话来概括: “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这正是“怨思”的内涵所在。
 由于是代言体,诗歌写法上仍是摸拟屈原风格的。它使人想起《离骚》中的某些章节,想起《涉江》的末段,但它的篇幅更短小、锋芒更集中,当然,内容也更单一一些。
 本诗同样也寄托了作者对当世的批判。
 作者的时代、遭遇不同于屈原,汉武帝也不似当日的楚怀王、倾襄王那么昏庸。但谄谀权贵居于上位,忠直之士受贬遭害之事亦时有发生。如当时的董偃就曾因与窦太主有私而获宠,并被武帝封以高位,后虽因东方朔谏而宠衰,但之后“公主贵人多踰礼制” (《汉书·东方朔传》) 。而作者则“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同胞之徒无所容居”(《答客难》) ,正是这种现实使作者在屈原的遭遇上引起了共鸣,因而得以在代屈原抒怨愤的同时,也抒发自己对国事的感慨,对自己命运的怨思。
 《汉书·东方朔传》说东方朔好滑稽调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本诗虽不是“直言”,但也具有“切谏”的功能。

怨思yuàn sī

❶楚辞篇名。《七谏》第四篇。作者东方朔从屈原的角度立言,表现了诗人屈原希望竭智尽忠而不得的悲愤;同时对楚国小人当道、贤者失志的现实深感哀痛和愤恨。姜亮夫通故:“其结为‘愿一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所谓怨思也。其他皆敷衍‘方正不容’,‘贤士隐处’之义,而以子胥之谏、比干之忠、子推自创,‘德日忘而怨深’云云。其义可知矣。”
❷《九叹》第三章之名。作者刘向从屈原的角度立言抒怀,历数古往今来忠正之士总是不能见容于君,而相反奸佞小人常得重用的历史和现实,表现诗人虽有哀叹年岁既晏、事业不成的惋惜,但其不变心从俗、屈节从流的高贵品质仍是矢志不渝。姜亮夫通故:“文义即一篇怨思也。伤怀山中,原野杳冥,归骸旧邦,莫谁与语,长辞远逝,乘相而去。此怨思之由也。”
❸ 怨恨悲伤。今本《大招》:“魂乎归徕,思怨移只。”闻一多校补:“‘思怨’二字当从古本乙转。王注曰:‘移,去也,言美女可以忘忧,去怨思也。’是王本‘怨思’二字未倒。”其说是,今据改。

悲伤

悲伤

戚(戚惨) 痛 哀(哀戚;哀慽;哀顿;哀思) 怆(怆伤;怆怀;怆悢;悼怆;凄怆;摧怆;伤怆;悲怆) 怊 悷 悕 悢(悢悢) 恓(恓恻;恓怆;孤恓) 怵 恻伤 酸伤 悲恓 悲剥 怛伤 怛悼 怛惕 怛惋 惨惕 伤悲 伤摧 惨伤 辛伤
悲伤的意念:哀念
哀念死去的人:伤逝
悲伤的心情:悲绪 哀心
悲怆之情:愤气
忍不住产生悲伤之情:悲从中来
悲伤和喜悦的情绪一起涌上心头:悲喜交加 悲喜交切 悲喜兼集 悲喜交至 悲喜交集 悲喜交并 悲欣交集 哀喜交并
又悲又喜:悲喜 忻戚 欢楚
悲伤与欢乐:悲欢 咷笑 凄悦
悲伤和快乐相互转化,互为因果:哀乐相生
个人的悲伤:私痛
心里悲伤:惨然
眼泪哭干,内心悲伤:目眢心忳
内心沮丧而悲伤:暗伤
惊骇而悲伤:惕伤 惊怆
忧戚,哀戚:隐戚
怀着悲伤:含悲 含伤 含怆
叹息悲伤:叹悲
感叹悲伤:叹伤
感慨悲伤:慨伤 感怆
懊恼悲伤:懊伤
羞愧悲伤:惭悲
疑虑悲伤:疑怆
怨恨悲伤:怨思
凄凉悲伤:凄(凄怆;凄然;凄其) 憀栗凄如 情凄意切
恐惧悲伤:惕伤
惊恐悲伤:惊惨
追念悲伤:追摧
暗中悲伤:暗伤
悲伤而不高兴:衋然不乐
悲伤而有节制:哀而不愠
悲伤而不伤害身心:哀而不伤
悲伤不安:凄惶 恻促
快乐到极点,悲伤的事情就会发生:乐极哀来 极乐生悲 乐极生悲 乐极悲生 乐极还悲 乐极悲来 乐极哀生 乐极生哀 乐极灾生 乐极则悲 乐极则忧 乐极哀生 乐尽哀来 乐尽悲来 乐终而悲 泰极生否 泰极而否
由欢喜变为悲伤:转喜为悲 转喜生悲
(伤心难过:悲伤)

另见:伤心 难受 痛苦 哭 流泪

☚ 悲伤   忧伤 ☛

怨思yuàn sī

愤恨,悲伤。《淮南子·泰族》:“今取~~之声,施之于弦管,闻其音者,不淫则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