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怨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怨军

辽末军名。天庆六年(1116年),天祚帝命耶律淳为都元帅,召募中京道东部及东京道西部饥民二万八千余人,组成一支军队,以报怨于女真为目的而得名。次年,依所募地区分置前宜、后宜、前锦、后锦、乾、显、乾显大、岩州八营,亦称怨军八营,屯驻卫州蒺藜山(今辽宁黑山境)。又选燕、云、平路禁军等数千,编入军中,总数达三万余人,参加抗金斗争。十月,因时寒无衣,其中两营劫掠乾州,叛辽。耶律淳率主力军与金军遭遇,战于蒺藜山,士无斗志,未阵即溃。保大元年(1121年),选二千人组成四营,由奚六部大王回离保统领,其余二万余众驻守南京(今北京)外围。二年,受回离保挟持拥立耶律淳为帝,改军名为常胜军。同年,郭药师率领大部降宋。三年,郭药师击败回离保部。金天会三年(1126年),郭药师又率军降金。

怨军

辽末军名。天庆六年(1116年),天祚帝命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中京道东部及东京道西部饥民2.8万余人,组成一支军队,因以报怨女真为目的而得名。次年,依所募地区分置前宜、后宜、前锦、后锦、乾、显、乾显大、岩州八营,亦称怨军八营,屯驻卫州蒺藜山(今辽宁黑山境)。又选燕、云、平路禁军等数千人,编入军中,总数达3万余人,参加抗金斗争。保大二年(1122年)改名为常胜军,降宋后又降金。

怨军

契丹亡国前临时组织的一种军队。北辽时改称“常胜军”。天庆三年(1113),※完颜阿骨打为※女真首领后,女真始兴,迅速壮大,次年,起兵反契丹,攻城占地,连连获胜。五年八月,天祚帝发大军亲征,欲一举灭女真,大败,损失惨重。次年正月,渤海人高永昌等又纷反自立,局势严重,辽东饥民诸多,天祚帝纳谏,令素有人望的燕王※耶律淳(天祚帝叔父)招募流民,组成“怨军”(一说组成于天庆七年九月),得2.8万余人。以所募州为号,募自宜州者谓前、后宜营;自锦州者曰前、后锦营;自乾、显者曰乾、显营;又有乾显大营、岩州营,共8营。建怨军八营都详稳司以掌之。是军组成后,因军需供应困难,军心不稳,接连出现反叛,统帅抱怨:“所谓怨军,未能报怨于金人,而屡怨于我家。”(《契丹国志》卷11)天庆七年(1117)十二月,与女真军战于蒺藜山(今辽宁阜新北),大败。至保大二年(1122)三月,天祚帝西逃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与南京(今北京)失却联系,驻南京臣将持怨军拥耶律淳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是为北辽。于时,怨军改名“常胜军”。十二月,女真攻南京,郭药师率该军大部投宋。金天会三年(1125)十二月,郭药师战败降金,次年二月,金明令此军解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