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思孟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思孟学派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之一。思指孔叡,即孔子之孙子思。孟指孟轲。其说主要内容,据战国末期哲学家荀子的分析,是“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避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荀子·非十二子》)。继承孔子道德思想但又有新的发挥和发展。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以诚为天道,思诚为人道,主张天人合一。主张以人为中心来看待自然,“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在人性问题上,以人性本然善立论,强调道德上善的独立人格,主张人的“善性”和“正命”。特重道德修养,提出注重学习道德知识和内心反省的道德化方法。在学习道德知识方面,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在内心反省的修养方法上,提出“自反”、“存心存性”、“求放心”和涵养“浩然之气”等思想。论证了“中庸”、“致中和”和经权等道德活动的原则方法。还提出“良知良能”、“良心”等先验道德范畴。对后世儒学尤对宋明儒学中周敦颐、二程、朱熹及陆王心学影响甚大。该派主要传世经典有《中庸》、《孟子》等。

思孟学派

138 思孟学派

见15195条。

☚ 兵家   老庄学派 ☛

思孟学派

195 思孟学派

战国时儒家以子思和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荀子·非十二子》将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经典著作有《中庸》和《孟子》。思孟都注重天人心性和内心省察的修养方法,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提出人性天赋、循性而行就是道、性善、尽心养性、天人一体、“诚者,天之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至诚通神”、“思诚者,人之道也”等命题。孟子还提出剩民之产、尊贤使能、民贵君轻、居仁由义、仁义礼智振子心、王道之治、“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正君心、四德五伦等主张;发展了子思“反求诸其身”的内省道德,提出不动心、寡欲、求放心、养浩然之气等个人修养方法。该派在儒家中富有理论色彩。

☚ 法家   老庄学派 ☛
思孟学派

思孟学派

战国时期以子思和孟轲为代表的儒家派别之一。荀子最先把子思和孟轲并提。据考证,子思受业于曾子,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因其有师承和思想联系,故近人以 “思孟”名其派。《中庸》、《孟子》为研究其思想的基本著作。他们以“诚”为最高范畴,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也就是说精神性的“诚”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天道,而又为人心所固有,因此他们主张存诚尽性、存心养性,注重内心省察的修养工夫。他们认为把握自身固有之“诚”,发挥人之本性,就可以从尽 “人性” 到尽 “物性”,而达于 “至诚通天”、“至诚通神” 的 “天人合一”境界。他们宣传以仁、义、礼、智四种基本道德为内容的性善论,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即人性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就在于人有自觉的道德观念,人人都有善的萌芽,君子能保持、发展它,庶民不能保持,就丧失了它。在政治上,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制定了“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制民之产”和轻徭薄赋的仁政学说。他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分野,认为“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但他又看到了农民的重要,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主张恢复井田制度,具有浓厚的富民思想。这一派的思想被秦汉之际的儒家所继承并对封建社会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儒家八派   荀子学派 ☛

思孟学派

战国时儒家的一个学派。荀子评论先秦学术,将子思与孟子并提,后世称思孟学派。该学派注重内心省察的修养方法,主张“尽心养性”等观点,对后世影响颇大。《中庸》、《孟子》是代表这派思想学说的主要著作。

思孟学派

战国时儒家的学派之一。孟子曾受业于孔子嫡孙子思的学生,他把子思的学说加以阐释发挥,形成儒家中之一派。荀子在评论先秦学术思想时,常以子思和孟子并提,故后世遂称思孟学派。思孟学派注重内心省察的修养方法。主张“性善”、“尽心善性”、“思诚”等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中庸》和《孟子》是代表这派思想学说的主要著作。

思孟学派

思孟学派

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学派,以子思与孟轲为代表。孟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思想观点颇有共同之处。荀子第一个以思、孟并称:“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荀子·非十二子》)荀子所评,未必尽切,然“法先王”、“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等,确为思、孟的主要特点。相传《中庸》为子思所作,对照《孟子》,其关于心、性之说,关于义、利的辨说,特别是关于“诚”的思想观点,前后承递演化之进展,清晰可见。(参见“诚”、“义利之辨”等。)这些论题与观点均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思孟学派的代表作品即《中庸》和《孟子》。

☚ 战国策   修齐治平 ☛
000006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