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怙恶不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改过自新;怙恶不悛

 改过自新 自觉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你们!我以为你们可以改过自新,啊,你们又来和我作对。(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被教养的人解除教养后,绝大多数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宁长春、刘贵洲《“天”字号窃案》)
怙恶不悛 怙:依靠,仗恃。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野蛮政府怙恶不悛,偏要和我们为难,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令人发指!(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
“怙恶不悛”的“怙”不读gǔ,“悛”不读jùn。
  • 上一篇:覆水难收;破镜重圆
  • 下一篇:改弦更张;改弦易辙;萧规曹随

怙恶不悛hù’è-bùquān

怙: 依靠,坚持。悛: 改过,悔改。原作“长恶不悛”。语出《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公元前719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郑国势孤,为了拆散卫国的联盟,暗地里派人向陈国求和,陈桓公不答应。一个叫五父的大夫劝陈桓公说:“亲近民众,善待邻国(的行为),是国家的珍宝,也是我们这些小国的重要措施,您应该答应郑国和好的请求。”陈桓公根本听不进劝告,说:“宋国和卫国才是我们真正的祸患。郑国那么小的国家,即使我们攻打了他们,他们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有什么必要与他们结交?”之后,郑伯带领军队进攻陈国,把陈国军队打得大败,并夺取了大量财产,大大削弱了陈国的力量。有人分析这件事时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助长作恶,到头来就会祸及自身。到大祸临头时,即使想挽救也不可能了。”
“长恶不悛”是指助长作恶,不思悔改。后来,人们把“长恶不悛”改成“怙恶不悛”,成了坚持作恶、死不悔改的意思。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成〉坚持做坏事,不肯悔改:怙恶不悛的歹徒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怙恶不悛

怙,依恃,坚持。悛,改为,悔改。故亦作“怙恶不改”。意指坚持作恶,不思悔改。《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明史·曲先卫传》:“散即思素狡悍,天子宥其罪,仍怙恶不悛。” 《封神演义》:“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

怙恶不悛

(反)洗心革面 闻过则喜 改过自新

怙恶不悛

怙:依仗,凭借。悛(quān):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春秋时,郑国向陈国求和,陈桓公没有答应,公子佗劝谏说:“亲近仁义而结交邻国,这是国家的重要措施,希望你答应下来。”陈桓公说:“宋国、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算得了什么?”后来郑国讨伐陈国,把陈国打得大败。有见识的人这样评价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啊!他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结果自招祸殃。”(见《左传·隐公六年》)

改过自新[悔过自新]、改邪归正[弃邪归正]、洗心革面[革面洗心]、痛改前非、脱胎换骨、弃旧图新;怙恶不悛

○改过自新gǎi guò zì xīn

改正过失或错误,重新做人:德至厚,当~|他能~,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也说〖悔过自新〗。

○改邪归正gǎi xié guī zhèng

改正错误,回到正路上来:要我~,啊呀!江山可改,本性难移|这才叫~,浪子回头|他早已~,重新做人。也说〖弃邪归正〗。

○洗心革面xǐ xīn gé miàn

比喻彻底悔改:自今以始,~|他决心要~做好人了。也说〖革面洗心〗。

○痛改前非tòng gǎi qián fēi

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你~,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人住下|~的,暂且留他一条性命|表示要~。

○脱胎换骨tuō tāi huàn gǔ

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经过革命大熔炉的锻炼,他已经~|顽固不化的人很难~|经过了一番~的改造。

○弃旧图新qì jiù tú xīn

比喻由坏变好,改邪归正:他决心~|帮助那些犯错误的人~。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必须严厉惩办~的坏分子|逮捕~的战争罪犯。

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hù):依仗,凭借。悛(quān):悔改。

☚ 胡作非为   狼子野心 ☛
作恶不改

作恶不改

有邪恶之心,但不思悔改:怀恶不悛
做坏事而不悔改:造恶不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恶不悛 为恶不悛 怙恶不改 作恶不悛 从恶不悛 怙罪不悛
长期作恶,不肯悔改:长恶不悛 长恶未悛 长恶靡悛 长恶罔悛 稔恶不悛

☚ 不悔改   退缩 ☛

怙恶不悛长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abide in sin (and remain impenitent); be steeped in evil and refuse to repent; commit serious crimes and refuse to mend one’s ways; incorrigible
❍ 另外,在杀人问题上,本是除~,人人痛恨的要杀外,有些可以不杀,…… (周恩来《学习毛泽东》) Moreover,on the question of executions,it was stipulated that some should not be executed,but only those who had committed serious crimes and refused to mend their ways and were thus bitterly hated by the people should be executed.
❍ 奋勇前进,逮捕一切~的战争罪犯。(《毛泽东选集》1340)Advance bravely and arrest all the incorrigible war criminals.
❍ 如若他们~,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毛泽东选集》734) But if they remain impenitent and keep up their wrongdoing,the people of China,having reached the end of their forbearance,will dump them on the muck heap and then it will be too late for repentance.
❍ 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左传·隐六年》)When a man goes on to prolong enmity,the con sequences naturally come upon himself; …

怙恶不悛

persist in evil and refuse to repent;impenitent;incorrigible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怙:依靠、坚持;悛: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be steeped in evil and refuse to repent, obdurate and incorrigible, abide in sin, incorrigible, abide in sin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解义】怙:依仗,凭借。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用法】多用在宣布恶人罪恶重大,以及施行重刑的理由方面。
【例句】对这个~的大盗,必须绳之以法。
【近义】执迷不悟
【反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怙恶不悛

《辞源》源云:语本《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后汉书·四三·朱穆传》:“讳恶不悛,卒自亡灭。”
按,此源不错,此语之出,诸本迭有新见。知识出版社《实用成语词典》云:《晚清文学丛钞·〈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野蛮政策怙恶不悛,偏要和我们为难,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令人发指。”四川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词典》云: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乃尚有等未尽奸徒,怙恶不悛,密弄线索,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正之并补逸他型云:《金史·许古传》:“其或怙恶不悛,举众讨之,顾亦未晚也。”也作“怙罪不悛”。《金史·孟铸传》:“知府执中贪残专恣,不奉法令,自奉圣州罪解以后,怙罪不悛,蒙朝廷恩贷,转生跋扈。”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怙”,凭恃;“悛”,改过。《左传·隐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后汉书·朱晖传》:“讳恶不悛,卒至亡灭。”

怙恶不悛

春秋初期,郑国在郑庄公的治理下,国家逐渐强盛起来。
于是,郑庄公雄心勃勃,一心想对外扩张。郑国的邻国卫国为遏制郑庄公的野心,公元前725年,联合宋、陈等国准备进攻郑国。
郑庄公得悉后,为了离间陈国和卫国的关系,派使者到陈国去要求和好,并希望和陈国结成盟国。
不料,陈国的国君陈桓公根本不把郑国放在眼里,不愿与郑国结盟。
陈桓公的弟弟、执政大臣五父劝谏陈桓公说:“亲近仁爱,友善邻邦,这是立国的根本。郑国和陈国是近邻,大王应该郑重考虑这件事。”
但是,陈桓公听不进五父的意见,不屑地说:“宋国和卫国都很强大,我们已和宋、卫结盟,怕他们郑国干什么?我们决不和郑国结盟!”
郑庄公听了使者的回报,勃然大怒,立即出兵攻打陈国。陈桓公慌乱整军迎战,结果遭到惨败。
后来,撰写《左传》的史学家对这件事评论说:“有了办好事的机会不可让它失去,出现坏事的苗子不可让它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说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就要自尝恶果。”
后来,“怙恶不悛”这一成语,用来表示坚持作恶,不思悔改。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怙:依仗;依靠。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例】这帮无赖~,胡作非为,小区居民对他们无不切齿痛恨。
〔注〕“怙”读hù,“悛”读quān。

怙恶不悛hu? e? bu? quān

【释义】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怙:?? ????. 悛:???.
??? ???? ???? ??.
【例句】他出狱后仍然怙恶不悛,必须从严惩处。
?? ??? ??? ??? ??? ?? ??? ???? ??????? ??.
【近义词】死不改悔 执迷不悟
【反义词】改邪归正 痛改前非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怙:依仗,坚持。悛:悔改。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如若他们~,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近义〕死不悔改 执迷不悟 屡教不改
〔反义〕改恶从善 改邪归正 迷途知返
〔辨析〕怙,不能读gǔ;悛,不能读jùn。
〔连用〕为非作歹 无恶不作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恶不悛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怙hù: 依靠,仗恃。悛quān:悔改。
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举例 野蛮政府怙恶不悛,偏要和我们为难,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令人发指。(《东欧女豪杰》第二回)

改过自新;怙恶不悛gǎi guò zì xīn;hù è bù quān

改过自新 自觉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你们!我以为你们可以改过自新,啊,你们又来和我作对。(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被教养的人解除教养后,绝大多数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宁长春、刘贵洲《“天”字号窃案》)
怙恶不悛 怙:依靠,仗恃。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野蛮政府怙恶不悛,偏要和我们为难,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令人发指!(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
“怙恶不悛”的“怙”不读gǔ,“悛”不读jùn。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洗心革面 闻过则喜
xi xin ge mian wen guo ze xi
【怙恶不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源出《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含贬义。
【洗心革面】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目,比喻彻底改悔。源出《周易·系辞上》:“圣人从此洗心,退藏于密。”也作“革面洗心”。含褒义,也可用于中性。
【闻过则喜】 听到别人讲自己的缺点错误就非常高兴。源出《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含褒义。
﹝例﹞ 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毛泽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起。(闻一多:《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 近来所负笔债甚多,拟稍稍清理,然后闭门思过,革面洗心,再一尝试。(鲁迅:《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 一个全心全意干革命的人,他必然是闻过则喜。(金敬迈:《欧阳海之歌》)

怙恶不悛hù'è-bùquān

怙:凭恃。悛:改过,悔改。指坚持作恶,不思悔改。参见“长恶不悛”。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意谓坚持作恶,不愿悔改。怙: 依仗,依靠。也作“怙恶不改”、“怙过不悛”、“怙罪不悛”。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解义】 怙:依仗,凭借。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用法】 多用在宣布恶人罪恶重大,以及施行重刑的理由方面。
【例句】 对这个~的大盗,必须绳之以法。
【近义】 执迷不悟、顽固不化
【反义】 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怙: 凭恃,坚持。悛: 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明史·西域传》:“桑吉斯素狡悍,天子宥其罪,仍~。”

怙恶不悛hu e bu quan

怙:依恃。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也作】怙恶不改
【近】执迷不悟 死不改悔
【反】悔过自新洗心革面
【注意】怙,不读gu;恶,不读wu;悛,不读jun。

助纣为虐 怙恶不悛zhù zhòu wéi nüè;hù è bù quān

纣:商朝末代的暴君;虐: 残暴;怙恶:坚持作恶;悛:悔改。形容帮助恶人干坏事和坚持作恶,死不悔改的人。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五十八回:“倘有愚民~,天兵所到,必予诛夷,凛之慎之! 檄到如律令。”

怙恶不悛hù'è-bùquān

怙:仗恃,依仗。悛:改过,悔过。指坚持作恶,拒不悔改。
【例】……除怙恶不悛,人人痛恨的要杀外,其他可以不杀。(周恩来《学习毛泽东》)
【提示】“悛”不能写成或读成“俊(jùn)”。

X11X【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仗恃。悛:改。

怙恶不悛hùè-bùquān

〔连动〕 悛,悔改。坚持行恶,不思改悔。《宋史·王化基传》:“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
△ 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劣行。
【近义】怙过不悛
〖反义〗洗心革面 闻过则喜。
也作“怙恶不改”。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怙:依靠、凭恃。悛:改悔,改过。即坚持作恶,不肯改悔。《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也作“怙恶不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