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怀园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怀园引》

怀园引



鸿飞从万里,飞飞河岱起。

辛勤越霜雾,联翩朔江汜。

去旧国,违旧乡,旧山旧海悠且长。

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

登楚都,入楚关,楚地萧瑟楚山寒。

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

风肃幌兮露濡庭,汉水初绿柳叶青,

朱光蔼蔼云英英,新禽喈喈又晨鸣。

菊有秀兮松有蕤,忧来年去容发衰,

流阴逝景不可追,临堂危坐怅欲悲。

轩鸟池鹤恋阶墀, 岂忘河渚捐江湄?

试托意兮向芳荪,心绵绵兮属荒樊。

想绿蘋兮既冒沼,念幽兰兮已盈园。

天桃晨暮发,春莺旦夕喧。

青台芜石路,宿草尘蓬门。

邅吾游夫鄢郢,路修远以萦纡。

羌故园之在目,江与汉之不可逾。

目还流而附音,候归烟而托书。

还流兮潺湲,归烟容裔去不旋。

念《卫风》于《河广》,怀邶诗于毖泉。

汉女悲而歌《飞鹄》,楚客伤而奏南弦。

或巢阳而望越,亦依阴而慕燕。

咏零雨而卒岁,吟《秋风》以永年。



谢庄曾在宋文帝、武帝和明帝三代朝廷做官,官至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对故国家园有深厚的眷恋之情,一旦离乡别井,久不得归,就萦怀系念。曾托书给“还流”、 “归烟”,而它们都一去不复返,是以音信断绝,回肠九转,遂写《怀园引》,以抒深切思念故园之衷情。 “引”是一种歌曲名,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名。徐师曾《文体明辨》: “唐以后始有此体(如柳宗元有《霹雳琴赞引》),大略如序而稍为简短,盖序之滥觞也。”

这首抒写怀念家园的诗篇,开端借鸿雁起兴,中以池鹤作比,结尾叠用典故,铺采摛文,直书衷曲。诗中三、五、七言并用,句法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样,且间用“兮”字以助语气,来表达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这种《楚辞》调的形式,对后来的诗赋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写鸿雁西飞万里,远离故国。以此起兴,引出客子远游异乡,淹留未归的苦闷心情。“鸿飞从万里,飞飞河岱起。辛勤越霜雾,联翩朔江汜。”河岱,黄河、泰山。联翩,联合快飞。这几句是说,一群鸿雁从黄河、泰山起飞,辛勤地越雾经霜,沿着黄河逆流向西,快速飞行。 “去旧国,违旧乡,旧山旧海悠且长。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延翮,展翅。秋方,西方。这几句是说,这群鸿雁飞离乡土的速度越快,去离故国的山河就越遥远,回头看看东来的路线,实有依依不舍之情。但已起程,又不得不再度鼓劲,展翅向西飞去。 “登楚都,入楚关,楚地萧瑟楚山寒。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这几句借鸿雁西飞起兴,引出诗人来到景色凄凉、气候寒冷的楚地,冬去冰不化,春来雁不还,客子久居异地,长期不归,是何等思乡!何等惆怅!

第二段,写大自然的景致触发了诗人的乡思,以池鹤作比,想到时光易逝,容颜已改,仍然滞留异乡,更感悲伤。“风肃幌兮露濡庭……新禽喈喈又晨鸣。”幌,帐幕。濡,沾湿。朱光,日光。蔼蔼,日光微暗的样子。英英,犹泱泱,云气轻盈的样子。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诸越(泛指南方)则桃李冬实,朔漠(泛指北方)则桃李夏荣。”这说明地气不同,草木繁荣、禽鸟活动的季节亦有别。这几句的意思是,受春风雨露的沐浴,在江北的汉水也能变绿如蓝,杨柳也会发出青青新叶。红日的光辉透过轻盈的云雾照耀大地,每当曙色晨曦,处处禽鸟争鸣,喈喈成韵。 “菊有秀兮松有蕤……临堂危坐怅欲悲。”秀,花。蕤,枝叶茂盛的样子。年去,年华过去。容发, 容颜毛发。景, 同“影”,指日影。这几句是说,诗人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想到菊有高雅绚丽的花朵,松有长青茂盛的枝叶,自己的年华逝去,容颜已改鬓毛衰,深知光阴一去不复返,因而端直地坐在堂上,为不能及时回乡而悲伤不已。 “轩鸟池鹤恋阶墀……心绵绵兮属荒樊。”轩鸟,即鹤。春秋时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的,因后人称鹤为轩鸟。墀,阶下平台。荒樊,荒野荆棘丛生之处。这几句是写诗人借池鹤来抒发抑郁已久的思乡之情,明说鹤虽嬉戏盘桓于庭园中的池塘和台阶,但又怎能遗忘河中洲渚的悠然自得,江边岸畔的天然美景呢?暗喻人虽贪恋官位,却不能忘掉故园!回乡之梦无法实现,只能试询芳香的荪草以托意,缠绵于美好的大自然而寄情。

第三段,写想象的故园情景,借用典故抒发自己的乡思。 “想绿蘋兮既冒沼……宿草尘蓬门。”冒,覆盖。芜,丛生。尘,污蔽。这几句是写想象中的故园景象:绿蘋已覆盖池沼,幽兰已生满庭园,天艳的桃花正在怒放,翠绿的春莺朝夕相鸣。石路上丛生着青苔,蓬门边长满了宿草。 “邅吾游夫鄢郢……江与汉之不可逾。”邅,踱步,行走迟缓的样子。鄢郢,春秋时楚地名。鄢在今湖北宣城,郢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羌,发语词。这几句是诗人自说,我在鄢郢缓步游行,感到路途遥远而萦回。那故园景物虽已历历在目,却隔着长江和汉水无法越过。 “目还流而附音……归烟容裔去不旋。”还流、归烟,指向故乡流去的水、飘去的云。容裔,形容烟的随风飘荡。这几句写诗人对故园的景物可望而不可即,只好嘱咐流水和归烟向故乡带回音信,但它们都一去不复返,虽已托书却也得不到回音。

“念《卫风》于《河广》……吟《秋风》以永年”。这几句写诗人因得不到故乡的回音,就忧心忡忡,只得反复借用典故来抒发怀念家园的深情。《河广》,是《诗经·卫风》的篇名。《毛诗序》云:“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诗云: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毖泉”,是指《诗经·邶风》的《泉水》篇。据《毛诗序》说:这是卫国女子嫁到别国,思念旧国的诗。诗云: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诗人借用《河广》、《泉水》两诗的意境来抒发怀乡之情。《飞鹄》,指汉乐府诗中的《飞鹄行》,是写夫妇离别之情的诗篇。 “南弦”,犹“南音”,楚人钟仪被郑国所囚,送给晋国。晋君使钟仪弹琴,钟仪操南音。晋范文子说: “乐操土音,不忘旧也。”(见《左传·成公九年》)诗人借用“歌飞鹄”、 “奏南弦”两个故事来诉说思乡之苦。 “巢阳”、 “依阴”,即《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的意思。诗人借此诗意来说明家在南方的总是向南,家在北方的总是向北。 “零雨”,《诗经·东山》云: “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主要写一个久戍在外的士兵,在归途中幻想着家园的情景。 “秋风”,汉武帝《秋风辞》云: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诗人说自己几乎整年都在吟咏着“零雨其濛”和《秋风辞》那一类的诗句来消除思乡之愁。

这首诗采用了兴、比、赋的手法:首先,用鸿雁“延翮向秋方”起兴,以引起所要抒发的思乡之情,过渡自然,启发联想。其次,用池鹤流连于池塘、台阶,但更不能忘掉江渚、水边之乐,来暗喻人虽贪求官禄,却不忘家园。这使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形象鲜明,很有说服力。结尾,多借典故,反复铺叙直言,极尽夸张之能事,思乡之情,倾吐无余。句法上采用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样的《楚辞》格调,更具有艺术魅力。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八咏》诗,专向它学习,梁、陈间的小赋也由滥觞,可见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