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儿海卫明代羁縻卫所名。忽儿海,即忽儿海河,唐代称忽汗河,清代称呼尔哈河,即今牡丹江。卫以河得名。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把城、札肥河、忽石门、札岭、木吉里、哥吉河、纳剌吉河、木束河、好屯河等卫同时设置。位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旧城。同年五月,因内部首领争印事,即从本卫分出一支,另置弗提卫。永乐十三年(1415)十月,改称忽鲁爱卫(亦作忽鲁哈),升原忽儿海卫首领恼纳为指挥使。该卫与考郎兀卫和弗提卫关系密切,同为海西女真江夷的核心卫分。 忽儿海卫明边地军镇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旧城。永乐七年 (1409) 三月置,清代称忽儿海为呼尔哈,即牡丹江。卫以河名之。置卫不久,因内部首领争印事,明将其一分为二:永乐七年(1409)三月,从中析置出弗提卫; 其卫之主体于永乐十三年 (1415) 十月由忽鲁爱卫代之。至明英宗时,完全废止。 忽儿海卫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异译忽鲁哈卫,《满洲源流考》作呼尔哈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十卫同时设立。后恼纳(又译早哈)、塔失叔侄争印,太宗以恼纳掌忽鲁哈卫,塔失掌弗提卫。据考治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