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忠Zhō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阳泉、长治、临汾,江西之新余,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 《姓氏考略》亦载并注称: “以谥为氏,或以地名为氏。”
汉代有忠谭; 明代有忠尚简,邢部郎中。

忠zhōng

忠誠。東方朔《答客難》:“然悉力盡忠以事圣帝,曠日持久,官不過侍郎。”

忠诚、忠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我们今天提倡的忠,自然与旧时的忠有本质的不同,但忠依然是美德之一。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芳)

☚ 爱国   劲草 ☛

读音zh·ong(-),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陟弓切,平,东韵。
❶忠诚;忠心。《荀子·大略》:“比干子胥忠而君不用。”

上一条: 下一条:
ㄓㄨㄥzhōng3394忠厚。吴语。浙江苍南金乡〖〗。我阿姊~显~的,我有心事欢喜同他讲。该,应该。中原官话。山东东平〖〗。~走啦。

忠zhōng

❶尽心尽力
 △ ~于祖国。
❷姓。

赤诚,尽心竭力:~实︱~诚︱~勇︱~烈︱~贞︱~直︱~厚︱~顺︱~心︱~言︱~告︱~良︱~孝︱~臣︱~仆︱效~︱尽~︱愚~︱矢~︱~心耿耿︱~贞不二︱~贞不渝(yu)︱~言逆耳︱~孝节义︱赤胆~心。

忠zhōng

赤诚,竭尽心力:效忠│忠心│忠贞。

(16次)
❶忠诚;忠貞。交不~兮怨长《歌·君》 所非~而言之兮 竭~诚而事君兮 思君其莫我~兮 ~何辜以遇罚兮《章·诵》 介子~而立枯兮 或~信而死节兮《章·日》 朴以~乎《卜》 ~昭昭而愿见兮《辩·八》 比干~谏而剖心兮《惜》 岂~信之可化《哀》
❷忠貞者。吾闻作~以造怨兮《章·诵》 ~不必用兮《章·涉》 ~湛湛而愿进兮《章·哀》
❸效忠。窃不自料而愿~兮《辩·八》 纷忳忳之愿~兮《辩·九》

忠zhōng

❶忠诚,正直。《湘君》:“交不忠兮怨长。”
❷ 忠诚正直的人。《涉江》:“忠不必用兮。”
❸效忠,尽忠。《九辩》:“窃不自聊而愿忠兮。”

忠zhong

忠臣 忠诚 忠告 忠骨 忠厚 忠良 忠烈 忠实 忠顺忠心 忠言 忠义 忠勇 忠于 忠贞 尽忠 效忠 忠心赤胆 忠心耿耿 忠言逆耳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忠zhōng

指忠臣: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一·6)


忠zhōng

❶言以中心。《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二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 知、仁、聖、義、忠、和。” 鄭玄注: “忠,言以中心。”
❷厚。《尚書大傳》:“醉而不出,是渫宗也; 出而不止,是不忠也。” 鄭玄注:“忠,厚。” (《通德堂經解》) 《尚書大傳》:“出而不止,是不忠也。” 鄭玄注: “忠,厚也。” (《鄭氏佚書》)

逆;孝、忠

○逆nì

(动)不孝,不忠:大~不道|忤~不孝|贼臣~子。

●孝xiào

(动)孝顺:不忠不~|~敬|~心|~道|~子贤孙|事亲慈~|父慈子~| 忠~节义。

●忠zhōng

(形)忠诚:~臣|~心|~烈|~贞 |~义|尽~|效~|~肝义胆|精~报国|~孝两全|~贞不二|~贞不渝|~臣孝子|赤胆~心|~于祖国。


贰;忠

○贰èr

(形)变节;背叛:~臣|对朝廷无~心|~意|忠贞不~|忠诚不~|不~忠臣。

●忠zhōng

(形)忠诚:~顺|~良|~义|~心|~言|~于人民|效~|尽~|精~报国|矢~于祖国|~肝义胆|~心耿耿|赤胆~心。

忠←→奸zhōng ← → jiān

忠:真诚无私,谒心尽力。
奸:狡诈。
【例】 老头儿说: “嗨,山高遮不住太阳啊! 我们这儿有这么个话: ‘淀水清,河水浑,共产党和国民党,谁忠谁奸最分明! ’谁心里还没个数儿呀! ”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忠zhōng

〖形容词〗
忠诚,尽心竭力,亦用作动词“尽忠”(43)。《季梁谏追楚师》: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所说的道,就是对人民要忠诚,对神灵要诚信。《李斯谏逐客书》: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贤士不出生在秦国,而愿为秦国尽忠的很多。《谏院题名记》:某也忠,某也诈。——某人忠诚,某人奸诈。

忠zhōng

忠诚,尽心竭力。《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乎?”贾谊《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信,宽厚而爱人。”特指忠于君主。《屈原列传》:“信而见疑,~而被谤。”诸葛亮《出师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陛下之职分也。”

*zhong

D6D2
❶真诚可靠,尽心尽力:~诚/~实/效~/~义/~心/~臣/~言逆耳。
❷姓。

忠厚

忠厚

忠(忠敦;敦忠) 蒙厚
美貌忠厚:都长
谨慎忠厚:谨厚
沉静忠厚:静愿
淳朴忠厚:古貌古心
内心廉洁忠厚:深中隐厚
真诚忠厚:真悫
贤良忠厚:贤厚
(忠实厚道:忠厚)

☚ 温厚   敦厚 ☛

忠zhōng

陟弓切,平东。忠诚,忠心。《晏子春秋·外篇》:“~不避危,爱无恶言。”

〖忠〗 粵 zung1〔終〕普 zhōng

❶ 盡力,竭力。許慎《說文解字》:「〜,敬也。」《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乎?」
❷ 忠心。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陛下之職分也。」
❸ 忠誠。歐陽修《朋黨論》:「所守者道義,所行者〜信,所惜者名節。」

忠?—86

东汉初期的疏勒国王。永平十六年(73),班超扶立忠为疏勒王。后中原多事,难以顾及西域。忠开始反叛东汉,初为班超所败。后有康居的救兵相助,班超久不能胜。元和三年(86),与龟兹王建密谋,诈降于班超,为班超识破,擒而杀之。

019 忠

古代伦理学重要范畴和道德规范。最早由孔子提出,《论语》提到忠字的有15篇,共17处。指对人、对上竭心尽力,积极为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孔子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事君尽礼”(《论语·八佾》),“事君,能致其身”(《论语·学而》)。视忠为实行“仁”的重要条件。还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含诲人不倦,教人以善,“爱人勿能劳乎,忠焉能勿悔乎?”(《宪问》)“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忠,敬也,尽心曰忠”(《说文》),“忠,竭诚也”(《六书精蕴》)等意。孟子主张 “教人以善谓之忠” (《孟子·滕文公上》),后儒倡“尽己以为忠”。汉以后形成片面忠君道德,君为臣纲,要求对皇帝顺从、服从,甚至盲从,愚忠。是封建伦理道德主要内容之一。

☚ 传统伦理规范   孝悌 ☛

儒家伦理范畴。指积极为人的诚恳态度,《论语》中包括三方面:为人谋要忠、对己所言要忠、臣事君要忠。参见“四德”和“忠恕之道”。

忠zhōng

忠诚。如:忠心,忠言,忠实,忠厚,忠贞。

忠zhōnɡ

 (忠诚) loyal; devoted; faithful; honest: 不~ unfaithful to; 尽 ~ faithful to; devoted to
◆忠臣 official loyal to his sovereign; 忠忱 loyalty; faithfulness; 忠诚 loyal; faithful; staunch; fidelity; loyalty; truthful; 忠诚老实 be truthful and honest (to); upright and honest; be honest and faithful; honest and trustworthy; 忠告 counsel; sincerely advise; admonish; sincere advice; advice; 忠厚 honest and tolerant; sincere and kindly; 忠实 true; faithful; loyal; reliable; truthful; true; authentic; 忠顺 loyal and obedient; 忠心 loyalty; devotion; faithfulness; 忠心耿耿 keep [be] loyal to; be loyal and devoted (to); be most loyal; be staunch and steadfast; be true as steel; faithfully and conscientiously; infinitely loyal; most [firmly] faithful and true; perfect truth; 忠言; sincere advice; earnest advice; 忠言逆耳 Faithful words grate upon the ear.; Faithful admonitions are unpleasant to hear [to the ear].; Honest advice may be unpleasant to hear.; 忠勇 loyal and brave; 忠于 true to; loyal to; faithful to; devoted to; 忠贞 loyal and steadfast; 忠贞不渝 true to the core; uncompromising honesty; unswerving in one's loyalty; unswervingly loyal

忠zhong

loyal,devoted

忠?—87

东汉时疏勒王。原名榆勒。疏勒王※成兄子。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叔成为龟兹王建攻杀,龟兹左侯兜题任疏勒王。次年,汉军司马班超西进疏勒,废黜亲附匈奴之兜题,立其为王。十八年(公元75年),与班超抗拒龟兹、姑墨之进犯。元和元年(公元84年),值超发疏勒、于阗兵击莎车时,其受莎车贿,从莎车西保乌即城。超乃更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王,并发兵攻之。忠得康居精兵援助,守城半年余,及康居王罢兵,被带回国中。章和元年(公元87年),借康居兵,还据损中(一作顿中),密与龟兹谋,遣使诈降于超,被识破,为超斩杀。

忠zhōng

诚不渝|诚贯日|肝义胆|厚老实|君爱国|孝节义|孝两全|心耿耿|言逆耳|于职守|贞不二|贞不渝

❷ 公体国|竭尽智|尽报国|尽竭诚|精报国|抒报国

❸ 赤胆心|志虑

❹ 竭智尽|尽欢竭|拳拳之|移孝为

忠zhōng

(8画)

【提示】心,第二笔宋体是竖弯钩,楷体是卧钩。

*忠zhōng

8画 心部 (对人、国家、事业等)尽心竭力: ~心|~诚|效~|~言逆耳。

忠()


中山王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賙渴(竭)志盡忠。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非恁(信)與忠。

古璽彙編4503,戰國
忠信。

古陶文彙編3.1372,戰國
忠。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20,戰國
則忠敬不足。

郭店楚墓竹簡·魯穆公問子思2,戰國
可胃(謂)忠臣矣。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9,戰國
忠事帝堯。

郭店楚墓竹簡·忠信之道1,戰國
(積)則可(親)也。

郭店楚墓竹簡·忠信之道4,戰國
大忠不兑(悦)。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20,戰國
(尊)(仁)(新〔親〕)(忠)敬壯(莊)䢜(歸)豊(禮)。
按: 上从宀。

郭店楚墓竹簡·六德5,戰國
非忠信者莫之能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63,戰國
忠則會。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26,戰國
……忠。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1,戰國
則忠敬不足。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孔子見季𧻚子3, 戰國
忠=(中心)樂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6,戰國至秦
則爲人臣亦不忠矣。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賢者死忠以辱尤而百姓愚焉。

居延新簡EPT59.356,西漢
忠當負。

漢印文字徵
李忠。

北海相景君碑陽,東漢
主忠信兮。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忠絜清肅。

王基斷碑,三國魏
□民忠正,足以格非。

丘哲墓誌,北魏
簡師必忠。

封魔奴墓誌,北魏
跡其忠亮,足動明靈。

張瓘墓誌,東魏
異動三台,識司空之忠烈。

封忠簡妻王楚英墓誌,隋
即僕射忠簡公。

昝斌墓誌,唐
國號忠臣。
《説文》: “忠,敬也。从心中聲。”
戰國文字所从之“中”或有游,或無游。戰國楚簡上或增“宀”,或綴一横。

☚ 慎   快 ☛

忠zhōng

战国以来的形声字。从心,中声。战国时在“中”的一竖上下处各有一短横,表示旗的飘带。小篆隶楷无。指赤诚无私,诚心尽力。如: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忠★常◎常


zhōnɡ形声,从心,中声,本义为尽心尽力,引申为赤诚、忠于君主、忠于君主的人等。

隶zhōng

【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心,中声。
【释义】《说文》:“敬也。”本义是尽心竭力、忠诚无私。引申为特指对君主、国家忠诚。[忠心赤胆]形容十分忠诚。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ful part is心(xīn,heart)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中(zhōng).
【original meaning】Dedication,loyalty and selfle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