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忆故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忆故人 忆故人即《烛影摇红》。宋王诜为忆故人而作,故名。见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词律》卷六列此调,《词谱》卷七将此调归于《烛影摇红》之下。 ☚ 忆君王 忆柳曲 ☛ 忆故人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词。 可是,整首词始终没有提到过词人所怀恋的是谁,读者也始终不知道词人所怀恋的情人的身份,我们看到的只是词人自己的情态,读完全词,我们只感觉到词人缠绵的情意笼罩了整首词,我们不必再去追究别的什么,只需要细细体味这似雾中之花、隐隐约约而又真真切切的柔情。 词的上阕写的是“我”,实际上是“她”;词的下阕写的也是“我”,实际上还是在写“她”。 夜深了,词人在醉酒以后醒来,见红烛被微风吹过,烛影四处摇动,立即想起自己酒醉以前的情境。而此时伶仃一人,体软无力,触绪种种,对此良夜,不由得想起她来,旋即情绪黯然。“心情懒”的“懒”字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她走了,走到远远的地方去了,可是,昔日两人在一起共度良宵的时候,比如当我举杯而饮时,她在身边轻轻吟唱《阳关三叠》的情事至今萦牵不能去怀。《阳关》写的是别离,想不到今天会亲身体验这别离的滋味! 作者并没有平铺往事,而是反问一句“尊前谁为唱阳关”,如此更突出了对去“天涯远”的恋人“离恨”的绵绵密密。 一切都成了过去! “无奈”一词,见得到词人的依恋,见得到词人的悔恨。词人只有独自凭栏而眺,遥寄相思,挹泪在东风里,只觉得柔肠欲断。万种情思,只在默默的孤独中,有谁寻思? 有谁体察? 回眺院落,只见海棠花正开,燕归故巢,而自己思念的情人再也不在眼前。睹物思人,黄昏中的庭院更感萧瑟冷落。 这首词的好处全在最后三句。作者以白描式的语言,借黄昏的庭院凄清的情景以表达作者落寞无依、愁肠千结的清苦心境,不仅使物象染上了浓浓的主体情感色彩,也将词人悲苦的心情烘托到了极致,不言情而情自浓,不言愁而愁自见。 《能改斋漫录》谓周邦彦增损这首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亦以为王诜作。从这首词的风格来看,后说甚是。 忆故人 忆故人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栏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此为怀人之作。“相思”是构思的主要脉络。“懒”、“远”、“泪眼”这些别具感情色彩的词语,不仅写尽了心曲,而且弥漫着诱人的情味。最后三句,一句一境,在排列递进中浓缩了深切而悠长的滋味。 ☚ 卖花声 水龙吟 ☛ 忆故人 忆故人清末琴曲。由彭庆寿于1936年在上海成立今虞琴社时献出,原本为彭家祖传秘谱,第二年《今虞琴刊》 印出后,即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此曲虽又名 《山中思友人》或《空山忆故人》,但与明代宁王朱权编印的琴曲集《神奇秘谱》 中所载同名古曲截然不同。全曲分为6段,起于清亮飘逸的泛音,但从第二段起则缠绵往复,思潮翻滚,悲愤深情,在压抑的情绪中辗转反侧,“剪不断,理还乱”。是古琴音乐中抒发人的情感,表达思念之情的优秀作品。 ☚ 琴学丛书 国民革命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