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老年性变化
心血管系统老年性变化是指心脏和血管由于长年累积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9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很难明确地区分心脏的变化是老年性的,还是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脏和血管的老年性变化与老年人机体自稳作用的减退是一致的,表现为适应范围变窄,储备能力减少,并可能加重原有的器质性病变。在无意外打击时,心脏可以保持适当的排血量,但在应激情况下如感染、失血、创伤、手术、输液过量时,由于心脏代偿能力有限,容易出现心力衰竭。
心血管组织结构 有以下老年性变化。
心房和心室: 老年人心脏大小正常或缩小。左心房常扩大,左心室容量不变或减少,这与老年人活动少,心排血量相对的减少有关。
心内膜和心瓣膜: 心内膜包括瓣叶、瓣环及其纤维支架,长年受血流动力的影响,有进行性增厚。显微镜下可见胶原和弹力纤维增加,细胞减少,内膜增厚和纤维化。瓣膜变硬增厚,瓣膜的闭合线呈结节样增厚,瓣膜基底部增厚和钙化,瓣叶联合处发生粘连。这些改变在各个瓣膜表现不同。主动脉瓣及瓣环由于受血流冲击最大,改变较大,瓣膜有增厚、僵硬和钙化,在瓣膜活动最大的部位变化也最明显。瓣叶基底部的硬化构成老年人主动脉瓣区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二尖瓣的变化较小,二尖瓣环的钙化能使瓣后叶于心脏收缩时脱垂坠入左心房,构成二尖瓣关闭不全。钙化斑块如伸入瓣叶下面即形成阻塞。二尖瓣环和房室束密切相关,瓣环的钙化可产生传导障碍。二尖瓣瓣叶的心房面有结节样增厚及后叶有轻度粘液样变,可产生心尖部反流性杂音。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变化均不如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变化明显。心肌和心包膜: 老年人心肌萎缩,颜色变深呈棕色,心脏重量减少。心肌细胞核的两极处有脂褐素聚积,其含量随年龄而不断增加。心肌细胞发生纤维化变性,甚至部分为其所代替。心肌有淀粉样变,其发生率与年龄俱增,在80岁以上的男性其发生率可达10%。淀粉样物质最常见于左心房内膜下和左心室心肌间。心包膜下脂肪沉着增加,分布不均匀。
心脏传导系统: 从50岁左右开始,窦房结和结间束内起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至75岁以上时,窦房结内起搏细胞可从50%减少到10%,而纤维组织相应增加,还有脂肪浸润。房室结中央纤维发生胶原硬化。房室束及其左束支端的传导纤维丧失约一半以上。由于室间膈上部长期受机械性损伤引起纤维化、硬化和钙化,这些变化压迫经过该处的束支,使其扭曲。室内束支的远端有微细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传导纤维减少。
主动脉和肌性弹力动脉: 老年人的这些动脉有中层纤维增生和钙化。在管壁中层有局限性萎缩和弹力板断裂,胶原有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增加。血管弹力减少、增宽、延长和纡曲。血管弹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低。70岁的老年人主-髂动脉分叉处的血管弹力较20岁的年轻人降低一半。
心脏生化 老年心脏的主要生化变化在胶原组织。胶原质的大分子更多地交织在一起,引起心脏的变化。老年人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中胶原质含量减少至20%(20~30岁时占50%)。瓣膜中弹性蛋白和粘多糖酸也有减少。因此心肌蛋白的膨胀性降低,张力低、弹性差故而影响心脏的有效收缩力。心肌细胞的酶类随年龄的增长也有量的变化,如肌酸磷酸激酶减少,乳酸脱氢酶增加。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 有以下老年性变化。
心率: 老年人的心率改变不大或稍减慢。但表明窦房结固有心率的“内在心率”有所下降。“内在心率”即同时用拟胆碱药和肾上腺素能阻断药后所产生的 “药理性去除神经”后的心搏频率。老年人运动时最快心率有降低。心功能: 老年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退,恢复速度减慢,心脏储备降低等原因致使心脏功能受限。老年人活动及代谢均减少,因此心脏功能仍可敷用,并可借助延长收缩时间以维持充足的心搏量。然而,当运动、心律失常及在应激情况下引起心搏过速时,由于心脏对超负荷反应差,可出现心功能不全。任何原因使心率达到和较长时间持续在每分钟120~150次时都会诱发心力衰竭。老年人心排血量降低,平均每年约下降1%。25岁至65岁静息时心排血量减少30~40%。老年人心排血量减低,主要是心脏喷血阻力增加及心搏量减低的结果。其它还有老年人全身性的肌肉、脏器萎缩和功能减退对血液需求量的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40岁以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约35%,心肌耗氧也减低,这些对心排血量都有影响。
血压: 老年人大动脉硬化失去弹性,血管舒缩反应与延脑血管舒缩中枢激惹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而趋于不稳定。因此血压迅速升高,收缩压峰值及脉压均增加。平均收缩压随年龄增长有进行性升高,直至75岁左右。舒张压升高较小,至65岁以后逐渐下降。我国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平均值为170/90mmHg。
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及常用的仪器检查 有以下老年性变化和检查。
心音: 一般无明显改变。但可因有肺气肿或胸廓变形而稍减弱。第一心音有分裂者约占10%。主动脉瓣第二心音较肺动脉瓣为响。少数可听到微弱的第四心音。有不少老年人在心尖和主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检查:在老年人多有轻度非特异性变化,如QRS波群及T波电压降低,电轴有左偏倾向,P波稍减低。早搏较多见。其他心血管描图检查 (如心音图、心尖搏动图、动脉或静脉搏动图及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喷血时间减少,喷血前期时间增加,心脏收缩过程延长,血管阻力增加,心搏量减低等。
心脏X线检查: 心脏大小常受肺气肿、脊柱后凸、胸廓变形的影响。心胸比率多数仍在正常范围内。主动脉弓常有纡曲延长及向右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