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损伤
小儿心血管损伤极少见,除战伤外,偶见于车祸、高处坠落、刀和尖物刺伤以及心血管手术误伤等意外事故。心血管损伤后发生不同程度出血,心包填塞,冠状动脉损伤,呼吸和循环紊乱的病理生理变化。贯穿性损伤的常见原因为刀、尖物、子弹弹片的直接损伤,可伤及大血管、心包、冠状动脉、心房、心室壁、房室间隔、心瓣膜或其支持结构——乳头肌和腱索。因伤情严重,常可立即致死。非贯穿性损伤的常见原因为前胸壁挫伤或爆炸气浪的冲击伤。
心脏贯穿性损伤常造成大量出血,胸壁可见泉涌样出血伤口。受伤后心区出血,脉搏和血压消失,大便失禁为心脏受伤的三大主要征象。贯穿伤常发生严重血胸或血气胸,使一侧或双侧肺不张,呼吸交换困难、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和二氧化碳积蓄、加重心肌和脑缺氧,紧急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是有效措施。如损伤心包膜的裂口小或被血块堵塞,则大量血液聚积于心包腔内,产生急性心脏受压,上、下腔静脉和右房受压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心室接受回血量减少、以致心排出量降低、临床表现急性心包填塞征象。病人陷入休克状态,颈静脉怒张、奇脉、静脉压升高、动脉压降低、心音轻而远。胸部透视,心包填塞时心脏搏动消失,心影呈烧瓶状或伴血胸或气胸,甚至可见不透光金属异物。超声心动图和γ射线闪烁摄影有助于测定心包积液。当疑有心包填塞时,心包穿刺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处理,应先作心包穿刺排血减压,并给予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准备手术。手术途径一般采用左侧第4肋间的前外侧切口,必要时可扩大切口横断胸骨,便于显露心脏,沿膈神经前方切开心包膜,吸除积血和血块,即可见血液随心脏搏动从破口喷出,立即用手指按压止血,然后缝合破口。
心耳或心房损伤,可于心耳钳夹住后直接缝合。心室损伤时,小的刺伤以手指压住后,用间断褥式缝合,并辅加涤纶垫片,以防止结扎时心肌被割裂。对大的被口,可于伤缘两侧置条形垫片,并作多个褥式缝合。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断裂,应仔细吻合血管,保证血流通畅。心贯穿伤所致间隔缺损,最好于初期手术止血时修补并闭合缺损。贯穿伤所致心瓣膜、乳头肌、腱索损伤,每因伤势严重而死亡,或于初期止血手术时,病人因处于休克或低排血状态,不一定出现震颤或杂音而易被漏诊。治疗可考虑瓣膜成形术或人工瓣膜替换术。
非贯穿性损伤,心肌常因挫伤而有出血瘀斑。临床出现心区疼痛、气急、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可因心肌出血或坏死出现类似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的症状和心律失常。听诊时心前区有摩擦音,心包腔穿刺可得血性渗出液,常见期外收缩,窦房结传导阻滞及结性节律; 严重者出现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以致心搏骤停。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抗休克、输血、输液、给氧、增加血容量,保持酸碱平衡,改善心排血量,避免心肌缺氧,因疼痛引起烦躁者给止痛、镇静药。应于严密观察下对症处理,如有心包积液应作心包穿刺抽液; 若有心脏急性受压征象,疑似心肌破裂时,应紧急剖胸探查; 如发生心脏停搏,应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急救。心脏损伤两周后有发生心肌软化、梗塞的危险,需加注意。若心包渗出液未被早期发现和及时穿刺,常使心包粘连导致缩窄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