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诊断冠心病或测定心脏对运动耐受能力的试验。通过运动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从心电图观察有无心肌缺血表现。以前常用二级梯运动试验,现多采用踏车或踏板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electrocardiographic exercise test,EET
是心脏负荷试验的一种。通过运动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以心电图机记录缺血改变。其它负荷方法尚有药物及心脏起搏等。观察心肌缺血的方法除心电图外,尚有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等。不同负荷方法可和不同观察指标作不同的组合,故负荷试验种类繁多。但EET由于简便易行,仍广泛应用。(1)应用范围:最早EET仅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已远远超出这个范围,如:
❶冠心病的诊断。
❷对冠心病诊断已明确者如劳力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患者,EET可从中筛选高危亚组,做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做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手术,以改善预后。
❸评价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疗效,其可靠性超过其它临床指标(症状、体征、休息心电图等)。
❹判断冠心病的预后:已明确的冠心病患者,EET可呈阳性,也可阴性。阳性者预后较差。
❺EET是心脏病患者康复治疗运动处方的主要根据。
❻其它如对飞行员作健康检查,对运动员体能状态评估等。(2)运动试验观察指标:除观察心电图改变外,对血压改变、心率反应、运动时间、完成功量同样应仔细观察,作出全面评价。
❶心电图改变:S-T段水平下降或下垂型下降≥1mm(J点后0.08s),普遍被接受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S-T段下降越多,出现越早,运动后持续时间越长,出现S-T段下降导联越多,说明心肌缺血越严重。S-T段上升提示透壁性缺血,但如见于有病理Q波导联,为室壁运动障碍所致。U波倒置亦被认为是重度心肌缺血指标。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R波的正常改变是振幅有所降低。如R波振幅不变或反而增加,有些作者认为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❷血压反应:正常收缩压随运动量增加而上升。血压上升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脏变力性功能。正常人运动量增加1代谢当量(MET)*,收缩压增加0.93~1.3kPa(7~10mmHg),平均1.0kPa(7.5mmHg),极量运动平均增加8.80(8.3±2.5)kPa,陈旧性心肌梗死为5.1±4.4kPa,心绞痛5.3±3.5kPa。舒张压一般变化不大,如上升超过1.33kPa为高血压反应。如运动中收缩压不升,甚至下降为心肌广泛缺血、心脏功能严重障碍的指标,应立即中止运动,否则易出现严重后果。
❸心率:正常人极量运动试验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增加109次/min,随着心功能分级(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法)增高,心率增加减少,Ⅱ级为56次/min,Ⅲ级43次/min;Ⅳ级34次/min。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最大心率小于同年龄组的95%,称为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sufficiency),为隐性心功能不全。对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有学者报告随诊4年,发现其存活率和最大心率密切相关:运动心率160次/min以上者,4年存活95%,心率120~159次/min者,存活85%;运动心率<120次/min,存活<75%。
❹心率-血压双乘积:心率和收缩压双乘积常作为心肌耗氧的指数,正常值为34300±4300(
±s);陈旧性心肌梗死为25500±5800;心绞痛25200±7100。某种治疗如能延长运动耐量,但双乘积不变,提示其治疗机制是通过节约心肌耗氧量;如能延长运动耐量,增加双乘积,则机制之一是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
❺运动时间和完成功量:不能完成Bruce方案Ⅱ级运动量者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是高危患者的指标。(3)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意义: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平均64%(1支病变44%,3支病变85%),亦即有36%的假阴性;特异性平均为89%,假阳性11%,但在青中年女性可高达40%,故不能单纯根据运动试验肯定或否定冠心病的诊断,应结合其它临床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如检查对象为50岁以上男性,具有一、二项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即使胸痛不典型,如心电图运动试验为阳性,应高度怀疑冠心病,应做第二种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负荷试验或药物负荷试验)。如第二种负荷试验亦为阳性,则诊断基本肯定;如结果为强阳性,应做冠状动脉造影。如检查对象为50岁以下女性,无危险因素,胸痛症状不典型,如运动试验阴性,可排除冠心病诊断,如为阳性,可能是假阳性,可做第二种负荷试验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