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理障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理障碍xīnlǐzhàng'ài指心理上不正常。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xīnlǐ zhàng’ài心理、行为偏离正常,以精神病症状、社会功能下降和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的行为表现。 ☚ 心理咨询 心路历程 ☛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Xinli zhangai在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阻碍理解道德要求, 不能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需要的心理因素。品德发展中的心理障碍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 认知障碍。指在儿童的认知系统方面存在的不利于品德发展的心理因素。认知障碍有两种: ☚ 品德心理 心理 ☛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亦称“精神障碍”、“心理失常”。指心理、行为显著偏离正常,以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下降和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977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并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9),将心理障碍分为三大类: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即神经症)、人格障碍和其他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1992年《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心理与行为障碍扩展为10大类300余种,反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美国大多数精神科和心理卫生专业人员采用1987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R)第3版修订本分类,大体上与ICD-9和ICD-10相符,将心理障碍分为15种类型。不再将神经症和精神病作为单独的主要诊断名称,因两类疾病范围很广,包括许多极不相似的症状,很难取得一致诊断,故按具体行为症状(不考虑其病因和治疗方法)将心理障碍分组。如原先的神经症便被列到焦虑性障碍、躯体型障碍和分离性障碍下面。1989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常委扩大会通过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基本与国际上分类一致,将精神疾病合并为10类: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与心因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与少年期精神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这比我国传统上四大类划分(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更加细化。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亦称“精神障碍”、“心理异常”、“心理变态”。指心理、行为显著偏离正常, 以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下降和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977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并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ICD-9),将心理障碍分为三大类: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即神经症)、人格障碍和其他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1990年《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心理与行为障碍扩展为十大类300余种,反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认识不断在深化。在美国大多数精神科和心理卫生专业人员采用1987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R)第3版修订本分类,大体上与ICD-9和ICD-10相符,将心理障碍分为15种类型。不再将神经症和精神病作为单独的主要诊断名称,因两类疾病范围很广,包括许多极不相似的症状,很难取得一致诊断,故按具体行为症状(不考虑其病因和治疗方法)将心理障碍分组。如原先的神经症便被列到焦虑性障碍、躯体型障碍和分离性障碍下面。1989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常委扩大会通过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基本与国际上分类一致,将精神疾病合并为十类:❶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 心理预防 心理诊断 ☛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亦称“精神障碍”、“心理变态”、“心理异常”。个体心理、行为偏离正常的状况。患者心理功能紊乱、精神痛苦,社会功能下降,呈现出精神病性症状。其诊断依据主要有: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其诊断标准是: 心理功能失调、痛苦或功能性损伤和不恰当的反应。 ☚ 心理疾病 精神障碍 ☛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亦称“精神障碍”、“心理变态”、“心理异常”。其特征是: 心理、行为显著偏离正常,患者精神痛苦,患者的社会功能下降,呈现出精神病性症状。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 心理健康 精神障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