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心理发展的条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心理发展的条件

心理发展的条件xinli fazhan de tiaojian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长到衰亡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它与许多条件相联系,归纳起来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其一,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有机体传递着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就人的机体而言,性别是男还是女,个子是高还是矮,皮肤是黑还是白,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机能是迟钝还是灵敏,都是由遗传而来的。人的这种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叫遗传素质。生理特征有一个发育过程,既表现在构造的变化上,又表现在机能的变化上,如儿童外形的变化,性发育的成熟,各种机能,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等,这些生理特征的发育过程叫生理成熟。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重大的长期争论的问题。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生物遗传因素决定的。英国心理学家s·F·高尔顿用家谱调查法查询了100年间(1768—1869年)的977位名人,发现他们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很有名望,而一般老百姓4000人中才产生一个有名望的人。据此,他断言“天才”是遗传决定的。他还研究了80对双生子,发现他们比非双生的兄弟姐妹在心理上更相象些。据此,他进一步提出人的心理完全由遗传决定的论断。美国心理学家E·S·桑代克用智力测验的方法得出同卵双生子的智力相关系数大于异卵双生、更大于一般兄弟的结论。他以此来证明遗传对智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智力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教育。自然成熟论者则认为,心理发展是由机体的自然成熟决定的。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A·格赛尔对出生后46周的同卵双生子做过登楼梯训练的实验,J·R·希尔加德对同卵双生子做过早期训练的实验,他们认为:在发展中成熟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成熟条件不具备的学习是无效的。然而,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其基本方面不可能受到象教育这样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实质上是遗传决定论的变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良好的遗传素质和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谈不上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近代分子生物学发现,存在于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着遗传性状,人们不仅可复制遗传素质,而且还可将一种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注入另一细胞中,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种。这方面的研究证明,遗传只提供了人的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却决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心理发展。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❶通过遗传素质影响人的智力发展。例如,神经类型的灵活性、敏锐性、接受外界信息和反馈的速度等,这些遗传来的特性是能力发展的前提。据林崇德对双生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遗传的作用对运算能力和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影响都是很显著的,且r同卵双生>r同性异卵双生>r异性异卵双生,即遗传因素越近,相关系数越大。可见,良好的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但遗传素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❷通过遗传气质影响人的性格和情绪特点。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在个性心理特征上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个体体验的强弱、快慢、显隐以及动作的迟钝与灵敏等方面。一个人是沉默寡言、动作迟缓,还是积极热情、善于交际,都是受遗传下来的气质类型的影响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气质类型是性格的基础,反映了遗传因素在青少年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❸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必须以生理的发育、变化和成熟为物质基础。例如,抽象思维的发展是与脑、神经系统,特别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直接相连的。另外,学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力与内抑制的发展和大脑皮质调节作用的加强有关。个体生理发展有一定的次序和规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由此可见,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决不能忽视遗传和生理发展的作用。
其二,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其作用可归纳为两点:
❶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没有适当的环境,即使有健全的遗传素质,人的心理也不会发展起来。俄国生物学家И·М·谢切诺夫和И·л·巴甫洛夫的长期实验证明,环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例如,同样具有健全头脑的两个人,一个生活在闭塞的地区,经常不接触他人,另一个生活在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中,经常与他人交往,自己又勤奋努力,前者的心理发展就大不如后者。被野兽养育的数十名孩子的情况进一步证明,尽管他们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却因自幼离开了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而不能形成人的心理。
❷环境和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方向、速度和个体差异。环境有内环境(生理环境)和外环境(自然、社会和教育环境)之分。内、外环境交互影响,相互作用,引起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交换,形成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密切关系。在实践中,人的心理是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我国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都说明环境的作用是很大的。双生子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将同卵双生子女(遗传因素相同)放在不同环境下抚养,接受不同的教育,结果会形成截然不同的心理面貌;而异卵双生子女(遗传因素不太相同),如果在同一环境中抚养,接受相同的教育,却可能获得类似的智力和性格。这说明,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及其内容和范围,心理品质的好坏及对遗传因素的改造程度,都是由环境和教育来决定的。美国J·M·卡特尔于1932年对250个著名科学家的出生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出生于马萨诸塞、康涅狄格诸州的科学家较多,原因是那时这些地区的文化水平较高。此外,F·N·弗里曼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明,社会生活条件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社会生活条件、特别是生产方式,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来实现的。而教育内容、要求反映了社会的要求。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看法。环境决定论者把人的心理看作是外界影响的消极反映,是机械地受外界决定的。美国行为主义者J ·B·华生认为,环境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唯一因素。R·S·伍德沃斯则认为,遗传与环境混合而影响人的心理,并推动了它的发展。日本心理学家武正二对养育在同一家庭中的同卵与异卵双生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后指出:二者的优势关系是,在注意力、知觉、记忆等智力机能方面,遗传的制约性弱;在眨眼反应、皮肤电反应等生理机能方面,遗传的制约性强。还有的人认为,环境是作为实现遗传因素的阈限值而起作用的一种因素。等等。
其三,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一样,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一种主导活动。例如,幼儿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各类学生以学习为主导活动,毕业后的青年以工作、劳动为主导活动。儿童是通过活动与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关系的,而社会、教育对儿童的要求也是通过儿童的活动提出的。随着儿童活动的发展,对他们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通过游戏这种主导活动,要求幼儿具有初步的模仿、想象能力,思维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计划性等。随着劳动和学习活动的发生发展,对学龄儿童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能灵活、精确地支配自己的动作,而且还要求有一定耐久性,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克服困难、关心集体等。正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儿童能不断地掌握各种技巧,认识各种事物的特性和关系,克服各种困难,服从各种行为要求,进而发展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心理品质。

☚ 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动力 ☛
000043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