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心理发展与学前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心理发展与学前教育

心理发展与学前教育xinli fazhan yu xueqianjiaoyu

对于学前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戈特利伯(Gottlieb)提出了后天(教育)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三种模式,以描述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他认为,后天(教育)经验对儿童发展作用的第一个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而如果没有这种后天经验,现有能力就会降低,就难以“维持”。这种模式的特征是指个体在学前期中是否处于一定的教育环境,决定了其某些认知能力是否能得以维持。第二种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如果没有这种后天经验,儿童照样可以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特征是,个体在学前期中所需后天教育是否存在,决定了认知能力的发展速度。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和发展。反之这种能力就不能产生,更无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主要在学前期)所需后天教育经验存在与否,决定了认知能力能否产生和发展。对美国“人工野孩”吉妮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在被剥夺教养经验长达13年之久以后,其各方面的能力仍停留在被剥夺经验之前的水平——1岁婴儿的水平。这从根本上证实,后天教养(学前教育)经验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该起诱导作用。即: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学前教育的儿童就不可能发展, 学前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生与发展。但是,目前学术界仍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有很多研究结果支持了学前教育的作用是诱导性的观点;有的研究结果支持了促进说。这就是著名的 “诱导—促进”之争。
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 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具体到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时期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难以一概而言。这是因为,在儿童发展这一复杂、动态的系统过程中,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的学前教育, 必须在与儿童发展的另一前提条件——遗传发生相互作用时, 才能对儿童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而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不同, 也由于遗传和教育这两个因素各自消落消涨的不同, 它们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改变。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说,也即遗传与环境(教育)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共同发展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谁是主要矛盾,谁是次要矛盾,很难一概而论,一切都要看具体的发展阶段才能判断。我们唯一比较客观的做法, 就是随着儿童发展的时间顺序准确地揭示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此消彼涨的过程。
❶后天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也就是说,环境(教育)>对胎儿发展的作用有三种:良好的环境(教育)能促进胎儿的发展;中间的环境(教育)只能维持胎儿的发展;极度恶劣的环境(教育)则会严重干扰甚至妨碍胎儿的正常发展,使其失去本该获得的能力。
❷环境(学前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❸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即,环境(其中以教育为主) 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总的来看,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明显的诱导作用。学前教育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之间是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的动态关系。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 而长期剥夺教养经验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各级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 创造良好的后天教养环境。决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 心理发展与教育   儿童发展 ☛
000000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