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心物交融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心物交融说

心物交融说

《文心雕龙·物色》篇的核心思想,概括着刘勰对文学创作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认识。
魏晋以来,文论家在对文学和自然的关系上形成一种颇为流行的物感说。物感说把自然风物的变迁在作家心灵上引起的心理反映看作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契机和文学反映的重要对象。刘勰在对文学创作契机的认识上沿袭了物感说。《文心雕龙·神思》:“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文心雕龙·物色》:“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心物交融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 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气”、“貌”、“采”、“声”,指的是自然的气象和形貌。“写”、“图”、“属”、“附”,指作家的模写和表现。“物”,可解释作客体,指自然对象。“心”可解释作主体,指作家的思想活动。“宛转”、“徘徊”则指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主体、客体各自的状态。心物交融说认为,在创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相反而相成,形成一种心物之间融汇交流的现象。创作中,作家不是消极被动地屈服于自然,而是根据自己艺术构思的要求和艺术加工的原则去改造自然,提炼主题,创造形象,从而在再现出来的自然上面印下自己独有的风格特征。同时,自然对于作家说来又具有独立性,它中,“才”“气”凝聚在作品的“风骨”中,通过作品的语言风度、情感力度表现出来;“学”“习”凝聚在作品的“事义”“体式”上,通过作品典故运用的准确、巧妙程度、作品样式的雅俗程度表现出来。“辞理”、“风趣”、“事义”、“体式”是鉴别作品风格型态的标志。“才气”发挥和“学习”养护是作家锤炼风格的途径。“才气”发挥不出来,就不可能有风格,故作家须“因性而练才”。“才气”失去“学习”的养护或养护不当,将流入习气,就不能成其为风格,故作家须“摹体而定习”。
才性说认为,不同的作家由于处理相同的题材,有相近的艺术趣味,沿相近的学习途径等原因,所以风格趋向于同 一类型。才性说根据当时文学的发展情况,把风格归纳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个类型。不同类型的风格差异很大,同一类型的作家由于“才”“气”“学”“习”的不同,在趋向一致的前提下又表现出万千差别的风格。

☚ 境界说   意境说 ☛
心物交融说

心物交融说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阐述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语意出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刘勰提出“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说法,一方面要求以物为主,以心服从于物;另一方面又要求以心为主,用心去驾驭物。表面看来,这似乎矛盾。其实,它们却互相补充,相反而相成。如果仅仅以心为主,用心去驾驭物,就会流于妄诞,违反真实。仅仅以物为主,以心屈服于物,就会陷入奴从、抄袭现象。所谓“随物宛转”、“与心徘徊”,正是对于这种交融在一起的物我对峙情形的有力说明。刘勰认为,作家的创作活动就在于把这两方面的矛盾统一起来,以物我对峙为起点,以物我交融为结束。

☚ 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努力创作   双清 ☛
000010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