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膜切除术
心包膜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缩窄性心包膜炎病例。一般多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心包膜切除术可采用三种手术途径:
(1)胸骨劈开正中切口 这是目前最常应用的切口。从胸骨切迹下方起沿中线作纵切口达剑突下缘,切除剑突。伸入手指游离胸骨后壁,用胸骨锯沿中线锯开胸骨全长。撑开胸骨切口,将纵隔胸膜向两侧推移,即可显露心包膜前壁和两侧的大部分。
(2)前胸双侧第四肋间横断胸骨切口 从右侧锁骨中线到左侧腋前线沿第四肋间作切口,横向切断胸骨,切断、结扎胸廓内血管,撑开两侧肋间隙,即可显露心包。这一种切口显露心包最好,但需切开双侧胸膜腔,组织损伤及术后肺功能损害较大,仅适用于年青体壮的病人。
(3)胸骨左旁弧形切口 自胸骨左缘第二肋软骨水平作切口向下达第四肋软骨,然后沿第四肋间向外侧延伸到达腋前线,截除第二至四肋软骨,结扎、切断肋间束(包括肋间血管)。切开肋间肌后,向外侧钝法推开胸膜,显露右心室及左室心尖部的部分心包膜。这种切口显露较差,不能切除较大面积的心包膜,已很少采用,仅限于一般情况差拟分期施行心包切除术的病例作为第一期手术。
显露心包后在其前壁靠左侧作纵切口,切开增厚的壁层心包膜和心外膜,沿心肌与心外膜间的间隙游离心包膜。先游离左心室和心尖部再游离右心室、心脏基底部和右心房区的心包膜。游离心包膜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心肌和冠状血管。遇到嵌入心肌的钙质斑块难于游离者可绕越钙斑游离心包。充分游离心包后再予切除。心包膜切除的范围两侧应抵达膈神经、上方达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主动脉根部,下方达膈肌。同时应将与左侧膈神经后方和与膈面心包粘着的部分左心室游离分开,以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剥离、切除的心包膜应包括心外膜。心包膜切缘需用电烙彻底止血。术后于胸骨后方前纵隔内放置多孔引流管连接水封瓶作闭合引流。应用切开胸膜的切口或术中损破胸膜,不能缝合时,可扩大胸膜切口,经肋间插入引流管引流胸膜腔。切断胸骨者需用金属缝线固定胸骨。术后可根据静脉压、腹围、肝脏大小的变化等观察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