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育与品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育与品德 德育与品德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品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狭义的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在德育理论中,一般是从广义上使用“品德”这一概念,而狭义的“品德”则用“道德品质”这一概念,以免“品德”概念涵义上的混淆。品德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定社会的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法权思想、道德和宗教等形式的社会意识及其体现的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良好的品德是个人依据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品德包括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两个方面。品德是思想和行为的稳定的统一。因此人们常用“德行”、“操行”、“思想行为”来指人的品德。品德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具有社会性。个人的品德是发展的,并呈现出不同层次和等级。不同人的品德具有差异性或区别性。品德既然是个人依据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形式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因此,教育学、德育论上所理解的品德并不是狭义上的道德品质的同义词,而是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等在内的具有较为广泛外延的概念。至于宗教思想和行为,因其不是社会主义中国所要培养的人的品质,因此,新中国教育学、德育论中不把它包括在品德概念的外延之内。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两种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现象。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个人品德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意识又是通过个人意识形成的,即社会上许多人的品德也构成或影响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的产生、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具体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它既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又受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制约。德育的实质就是将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形式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人的品德发展依赖于德育,即德育影响人的品德发展;德育也依赖于人的品德发展,即依赖于人的品德发展的已有水平、品德发展的规律。 ☚ 3.3 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目标与目标体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