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拉克洛瓦《闺阁中的阿尔及尔妇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拉克洛瓦《闺阁中的阿尔及尔妇女》 德拉克洛瓦《闺阁中的阿尔及尔妇女》如果说《自由引导人民》还是一幅政治画,不能算作德拉克洛瓦的兴趣之所在的话,那么这 一幅同样珍藏在卢佛尔美术馆的《闺阁中的阿尔及尔妇女》,则宛如 一束玫瑰花被锁在密室里,散发出浓艳的感官美的芳香。 闺阁中的阿尔及尔妇女 (局部) 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1798—1863)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曾经在同窗席里柯的 《梅杜萨之筏》 中做过模特,同时他自己也继承了席里柯的形式与主题、精神与雄心。1822年,当他展示第 一幅浪漫主义作品《但丁和维吉尔(古罗马诗人)渡过冥河》时,有人问席里柯是不是他画的,席里柯回答到: “我希望是我画的。” 在卢佛尔美术馆有一幅德拉克洛瓦37岁时候画的自画像,可以看到他一头蓬乱的黑发、凶猫 一样的眼睛、利剑般的双眉、优美动人的嘴唇、漂亮的牙齿、强健有力的下巴,总之是一副仪表堂堂的面容。波德莱尔在谈到他的气质的时候说过: “我们的画家,当其精神紧张系于某一概念或是想攫住一个梦幻之时,那眼神之紧张与专凝,要强过老虎之眈视其饵食。”的确,在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描绘与流血有关的、表现杀戮和暴力的内容是很多的。除《1830年7月28日》之外,如他初期的 《希奥岛的屠杀》等作品,也都是从身边的直接事件中选取题材的。德拉克洛瓦很赞同达 ·芬奇的观点,认为历史画家的首要条件是善于捕捉人类流露情绪时那些稍纵即逝的姿态的能力。他认为,艺术乃是现实事件在想像之光中的再创造,因而它能够产生出史诗般的价值。 在德拉克洛瓦的生涯中,给他的艺术带来重大转机的,是从1832年初到7月末,前后七个月的摩洛哥旅行。当时路易 ·菲利浦政府为与摩洛哥建交,派遣了以夏尔 ·德莫尔内伯爵为首的使节团去摩洛哥。在这种外交使团中,一般都有作为记录员的画家随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新闻摄影记者。所以整个行程中,德拉克洛瓦几乎都是和年轻的大使 一道行动的。1831年岁末他们由巴黎出发,一行南下,从土伦港乘船,在丹吉尔作短暂停留后,到3月中旬,又再度返回丹吉尔,停留了近一个月。归国途中,德拉克洛瓦游览了沿路的西班牙所属的城市,最后经阿尔及利亚于7月5日抵达土伦港。回到巴黎大约是7月20日。 在这次旅行中,他画了许多速写和水彩,回国后,他根据这些素材创作了不少出色的作品。其中最为我们所知的就是这幅“阿尔及尔妇女”。他在阿尔及尔仅停留了三天。其间,经熟人介绍偷偷参观了通常不让看的“闺房”。他完全被眼前所见的情景陶醉了,看到她们的生活风俗,他简直叫了起来: “何等美啊,还是荷马时代!”的确,这次旅行使他感受到了地中海世界明丽的色彩,也重新发现了古代世界的美。 德拉克洛瓦平素喜欢闭户而居,他朋友不多,只有几位诗人和作家。音乐家萧邦则是他惟一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波德莱尔说萧邦的音乐,宛若 “鸟儿闪亮的翅肢,在恐怖的深渊上拍动”。这话同样适用于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只是要注明那深渊根本吓不倒他。 ☚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弗里德里希《北极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