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微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微调wēitiáo〈动〉泛指较小规模或较小程序的调整。 微调wēitiáo作幅度很小的调整。例如:“在5月12日结束的全国铁路局长会议上,已经按‘微调’方案把今年的承包任务顺利定到12个铁路局。”(《经济日报》1986.5.23)“外贸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加上微调汇率,促进了出口结构的调整,竞相抬价收购的现象明显减少,提高了经营效益。”(《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1.21) 微调wēitiáo〈动〉泛指小规模的调整。如:工资微调。 微调 微调wēitiáo幅度很小的调整。与“粗调”相对。 ☚ 微缩 微笑北京 ☛ 微调Fine Tuning指针对经济中经常发生的较小波动而对政策变量进行小幅度的调整。当经济中出现较大波动时,需要较大变动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但当经济发生较小波动时,如不对其做出反应,就会引起较大的经济波动,决策者需要经常而及时地用小幅度调整政策来消除经济中的小波动。小幅度的调整政策即称为微调,可以是财政政策也可以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微调指税收或支出发生较小的变动,依次影响就业水平、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一般而言,在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更适用于微调,央行通过买卖国债,从而小幅度地改变基础货币,进而影响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微调使政策多变,反而加剧经济波动,不如用经济本身的自发调节机制或内在稳定器。“微调”是沃尔特·海勒首次使用的术语,目的在于抵消预测或实际的总需求相对于某一产量及其相关的通货膨胀目标的偏离。拥护微调的人一般都相信: 一国经济自身不能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们充分地了解这个经济的动态结构-各种时滞和乘数,并且相信比起对总需求产生的有害变动不做出政策反应-如总是执行一种固定的货币增长和一种“被动的财政政策体制”,主动的微调政策能实现更好的结果。 微调Fine Tuning根据经济中经常发生的较小波动而对政策变量进行小幅度的调整。当经济中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时,无疑需要采用有较大变动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但经济中经常发生的是较小的波动,如果对这些较小的波动不及时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就会引起较大的经济波动。因此,决策者需要经常、及时地小幅度调整宏观政策来消除经济中的小波动,该小幅度的政策调整被称为微调。微调可以是财政政策,也可以是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如公开市场业务的货币政策更适用于微调。在进行微调时,要尽量缩短政策的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以使微调更为迅速、有效。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微调引起政策多变,反而会加剧经济波动,不如利用经济本身的自发调节机制或内在稳定器。 微调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小冲击、小波动、小扰动而作出相应的小调整的政策行为。参见“相机抉择政策”。 微调 微调Fine Tuning当经济出现小幅度波动时,西方国家政府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小幅度、持续的调整,以保持经济的稳定。由于财政政策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才可付诸实施,因此,货币政策一般是西方国家最主要的微调政策工具。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微调是否有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反对的人认为,由于政府不能准确判断经济的真实状况,政策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及预期的存在,微调往往会导致经济的混乱,因此,主张政府实行稳定货币增长的政策。 ☚ 货币政策 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 ☛ 微调 微调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小冲击、小波动而做出相应的小调整的政策行为。 ☚ 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 国民经济 ☛ 微调 微调Fine Tuning是指政府针对经济中经常出现的较小的波动不断利用财政或者货币政策工具予以抵消的政策行动。弗朗西斯·M·巴特 (Francis M. Bator) 指出,“‘微调’是沃尔特·海勒 (Walter Heller) 使用的术语,用来代表政府采取的财政和货币行动,目的在于抵消预测的或实际的总需求,对某一种产量及其相关的通货膨胀的目标行程的偏离。这个概念标志着学说上的重要变化。其目标不只是在消除波动,而是按照决策者的偏好,在可以达到的一批行程中,选定一个产量—就业/通货膨胀行程前进。” 他还指出,微调是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的: (1) 一国经济自身不能进行适当的调整; (2) 人们充分了解这个经济的动态结构,包括各种时滞和乘数。在这两个假设基础上,政府对经济进行微调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然而对这种观点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新古典学派认为,只有政府停止干预经济,一国经济将会按照完全竞争的方式运行,价格和工资率的及时调整会使所有市场大致出清,资源配置将保持在具有准效率的瓦尔拉斯均衡领域。按照这种观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毫无益处,许多时候甚至是有害的。凯恩斯学派认为: 价格和名义工资率对过度供给和需求反应缓慢,失调经常出现并且会自行积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对失调作出反应,干预是应该的。 ☚ 透支 外汇交易 ☛ 微调 微调fine tuning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赫勒(Walter Heller) 首次使用这个概念,用于描述政府为了矫正总需求偏离目标产量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即政府通过税收或支出以及货币供应量较小的变化来影响就业水平、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这个观点标志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原则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政府行动的目的不仅仅是熨平市场波动,而且还要按照政策制定者的偏好,追寻一条产量 (或就业)和通货膨胀相配合的道路。 ☚ 低息政策 反周期行动 ☛ 微调 微调fine tuning根据经济中经常发生的较小波动而不断地调整政策变量。当经济中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时,无疑需要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但由于经济中经常发生的是较小的波动,如果对这些较小的波动不及时作出反应又会引起较大的波动,所以就需要经常而及时地用小的政策变动来消除经济中小的波动。这种小的政策变动就是微调。微调可以是财政政策,也可以是货币政策。在进行微调时要尽量缩短政策的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以便更好地稳定经济。 ☚ 自动调整条款 稳定性政策 ☛ 微调❶fine-tuning; vernier tun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